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产品基地化、集约化运营,创新业务公司化运作,成立产业联盟,打造能力开放平台,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举办开发者创新大赛,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电信企业在创新业务发展上动作不断,但这并不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创新业务发展已取得重大突破,笔者认为,摆在电信运营商眼前的还有四道坎。
一是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发展业绩、品牌影响力、客户体验三方面。应用商店、视讯、阅读、游戏等创新业务,虽然在用户规模、开放平台建设、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取得进展,用户数达到千万级规模甚至更高,但与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而且用户数的增长还没有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互联网遵循“两家法则”,这种没有创造价值的增长必将对运营商创新业务发展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若长期不能创造真金白银,那将是不可持续的;再者就是电信运营商创新业务品牌认知度和知名度还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在网民心智模式中还没有建立;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进入的低门槛及无价格战的空间,产品的客户体验是衡量创新业务市场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内容。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商高度重视产品的客户体验,但在客户体验运营经验、对客户体验方法的科学运用以及对客户体验的精耕细作等方面还有差距,导致电信运营商的创新业务还没有达到好用、易用和想用的市场效果,从而导致创新业务品牌不靓和竞争力不强。
二是创新不足。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研发实力、技术积累和人才队伍三方面。电信运营商成立了以企业研究院为中心的产品创新主体,建立了高水平的实验室、产品测试中心和客户体验中心,但产品研发走的是集成创新、模仿创新之路,自主创新能力尚显不足,而且技术与市场融合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集成创新和模仿创新是难以长久的,产品研发实力落后于行业领先企业。电信运营商一味重视客户需求、推进开放合作、注重商业模式创新,而忽视技术积累和创新,包括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Web3.0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等核心技术和标准。由于电信运营商进入移动互联网等创新业务领域时间不长,缺乏创新业务运营经验,缺乏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领军人物,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三是专注不力。面临语音业务下滑、管道化趋势日益明显及企业持续增长的压力,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在创新业务拓展上可谓投石问路,全线出击,快速出击。这种全面出击、不放过具有吸引力的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模式,虽然快速适应市场,但也可能分散企业资源,导致好的产品“吃不饱”,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专注不力更重要的表现在创新业务经营比较粗放,如创新业务缺乏个性化品牌,只是企业品牌的延伸或通常是一个体现产品功能的业务品牌,这种伞状品牌的定位不可避免地导致品牌定位的稀释,品牌经营能力不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低门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从做垂直细分市场起家的,如腾讯的QQ、京东的3C、人人的校友录和奇虎360的安全产品等。而电信运营商则一开始就没有做好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和市场定位,试图提供一个水平供给的服务,这势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
四是体制不活。创新业务运营管理的基因与传统运营管理模式是相克的,电信运营商是大型国有企业,创新业务在现有国有企业体制下运行,如若在机制体制上不进行包容和突破,必将成为创新业务发展的瓶颈。在现有体制下运营管理创新业务的确遇到了不适应创新业务发展基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业务发展考核还带有以成熟业务考核的模式,创新业务运营受内部流程影响较大,创新业务发展还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组织结构没有实现扁平化,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对市场、客户、竞争反应迟缓;创新业务与成熟业务之间还存在争资源的现象,创新业务在发展上存在求稳的倾向;创新业务运营还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尚未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平等交流,公平透明;坦诚信任,讲究合作”的企业文化,员工缺乏激情创新的动力。
如何跨越这“四道坎”?
笔者认为,我国电信运营商应从战略、模式、机制、人才4个方面系统推进:
首先,制定规划,重视战略经营。在众多机会面前并非任何机会都应把握,在机会面前更应采取谨慎原则,这就需要电信运营商根据企业的战略愿景、核心优势和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重点进入的业务领域和不进入哪些业务领域,确定发展路径和关键举措,做到战略调整与资源配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上创新业务在客户规模、客户体验、开放平台、品牌建设上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其次,用专注的精神,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在谨慎试水进入各种市场的同时,要适时根据机会的大小,选择大举进入或退出,要看机会做产品,不能全线出击;要丰富创新业务品牌内涵;聚焦客户人本需求,从细分市场入手,以垂直应用为切入点,精耕细作,做精做专,构筑差异化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博客等渠道,注重口碑效应;坚持关注客户体验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强化数据化运营,在业务运营中提升客户体验;把握客户人本需求的变化,以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加强产业合作,通过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通过合作丰富内容服务,通过合作打造开放平台,通过合作提高创新业务品牌影响力。
再次,在创新业务运营体制机制上大胆尝试。企业在创新业务运营机制上要学习和借鉴互联网企业成功经验。创新业务可通过成立公司化运营模式相对独立于现有体制,从而集中对创新业务进行规划、决策、管控、运营,要在分配、资本运作、投资、人才等方面给予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用互联网思维贯穿创新业务的运营管理,积极营造“开放、创新、激情、平等、公平、合作”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激情。
最后,打造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人才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等方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快速提升员工素质。用创新的文化、富有挑战性的事业、具有吸引力的待遇、良好的人文关怀吸引和留住人才,拥有具有互联网思维、创新激情、远见的战略洞察力和较强的资源运营整合能力的创新业务领导者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