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室内。而室内覆盖恰恰是网络覆盖的难点。一方面,室分系统小厂商众多,市场相对比较混乱。另一方面,由于涉及物业、代维、厂商等多方利益,网络维护起来较为复杂。
室分系统解决盲区和干扰问题
多种室内场景可能导致网络覆盖的盲区。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频繁切换,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
目前,运营商主要通过部署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网络覆盖。室内分布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室内盲区及干扰区域问题。从网络容量来看,室内分布系统可以有效吸收室内密集区域的话务量,提高系统容量,减轻室外基站的压力,减少室外基站的数量,降低配置。从网络质量来看,室内分布系统不仅提高了室内覆盖的质量,而且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
室分系统应用的典型场景包括室内盲区、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和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
小厂商众多,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运营商采用集团集采的方式采购室分系统,而入围的厂商往往有几十家。其中,大部分厂商规模较小,实力并不强。有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厂商众多,室分系统市场比较混乱。很多小厂商为了能够在价格战中取胜,存在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蒙混过关的情况。“运营商检测时,这些小厂商提供质量比较好的产品,而一旦中标,交付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了。”专家表示。
据悉,我国室分系统厂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只提供产品,把产品卖给其他厂商贴牌竞标。第二类既生产产品,也做工程。第三类厂商只做工程,不生产产品。
在室分系统方面,除了产品由集团集采外,建设工程往往由运营商的各省公司来招标。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产品,在工程方面的水分更多。参与工程招标的小企业更多,其中不乏临时拼凑的“游击队”。由于室分系统的建设工程往往是隐蔽工程,工程质量更加难以得到保障。
高层住宅室内覆盖仍是难点
与市场不同,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室内覆盖技术正在与时俱进。目前,业界讨论比较多的几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包括:家庭基站(Femtocell)、多网共用室分系统、光纤到户等等。
在家庭基站方面,中国移动将其作为宽带战略之一,推进速度较快。目前,TD-Femtocell已经在苏州正式商用,跨出了Femtocell国内商用的第一步。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Femtocell方面态度则相对暧昧。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大运营商对于Femtocell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家庭基站并没有明显的市场需求。
随着运营商运营的网络越来越多,而国家又出台了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政策,多网共用室分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符合共建共享的要求,同时也会减少与物业公司打交道的麻烦。
新技术的推出将提升用户体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室内覆盖方面,高层住宅的室内覆盖仍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是下一步运营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