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移动通信之都”巴塞罗那,MWC2012将会作为智能终端的巅峰时刻被人所铭记。
这届大会星光闪耀,微软、谷歌、推特巨头云集,TD-LTE、微蜂窝等宏伟蓝图频出,国人熟悉的面孔中,也有包括中移动总经理李跃、中联通总经理陆益民等诸多大腕出现。然而,会场上真正的明星,仍旧是智能终端。
在会场上,人们可以看到华为用上千部手机做出“飞马”,可以看到三星用手机放映的电影,可以看到从中兴、HTC到微软、高通的新品发布,还可以看到关于“四核手机”的“核”战争,再加上比去年增大了40%的展示区和需要提前认证才可进入的观展人流,正如有评论者所说,本届展会已经变成了一个“智能终端的博览会和各家展示新手机的角斗场”。
就在展会进行同期,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发生:苹果公司的市值在2月29日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它已经与2007年年底的埃克森美孚,上世纪末微软,2000年初思科、英特尔和通用电气一样,成为人类史上最值钱的公司之一。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已经成为我们眼下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造富“神器”。
诚然,就我们目前视力所及,无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还是云计算,一切应用最终都汇聚在终端上,但如果通信产品创新只是把摩尔定律和更多配件集成到手机壳子里,那么整个产业就显得过于浮躁与平庸,实在太缺少惊喜。
回顾历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移动通信的世界里,喧哗的东西不代表真正的力量,按部就班的发展规划总是会被“门外的野蛮人”所改变。
2006年,当时还叫3GSM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初次移师巴塞罗那,那时候运营商是整个展会的主角,3G举步维艰,相对于市场已近饱和的欧美日运营商,还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中移动风光无限,王建宙一言九鼎。
2007年,人们开始关注“通讯改变生活”,但“改变生活”的主力还是功能手机和增值业务,《狂野极速》发行半年,下载量仅百万即可获评“最佳移动游戏制作奖”。
随后两年,受经济形势影响,大会相对低迷。移动演进技术LTE、WiMAX出现却饱受质疑。2008年的展会上,诺西预测,到2015年将有50亿通信用户;2009年的展会上,3GSM宣布推迟LTE商用,竟被看成欧洲的胜利。
2010年MWC大会主题是“战略升级”。iPhone已经开始热卖,安卓也来了,人们讨论的却还是互联网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的移植;爱立信提出“500亿连接”概念,显得比两年前的“50亿用户”说法更有魄力;LTE终于照进现实……许多人看到了智能终端但还没看到移动互联网上的革命,以为只是个“升级”,殊不知苹果率领的“野蛮人”大军已经挥起大棒。
也许是发现了“升级”的无力,到了2011年,大会主题变成了“领导变革”,通信业想取得变革主动权。这一年,4G迎来商用元年,众多通信厂商开始讨论“架构变革”,平板电脑大热,“愤怒的小鸟”获得最佳应用程序大奖,还有移动医疗、智能汽车、灵动、云……
沿着这条轨迹,从2011到2012,有了新的主题“重新定义移动”。
然而,看着展会上的众多明星终端,您是否像我一样有些“审美疲劳”?相似的外形、相似的功能、意料之中的改进、摩尔定律……今日的智能终端大战似乎纯粹变成了硬件性能和细节体验的比拼,难道这就是我们通信业的未来定义吗?
在ICT产业中,没有一个明星能够永站潮头,十二年前,微软曾在一个交易日中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但目前总市值不到2700亿美元。总有一天,属于智能终端的辉煌也会成为过去,通信业会有新的明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