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移动各地公司纷纷提供iPhone剪卡、专席、网站服务专区之后,对苹果用户的争夺战陷于白热化。
媒体爆出湖南某运营商向其iPhone用户发送短信:“iPhone装上移动卡,无疑当今一大傻……”的新闻,令人在喷饭之余,也不免有引人深思!
对比3Q大战,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理性的竞争。
3Q告诉我们,营销传播首要原则是不能对用户行为设定优劣评判标准!
在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应该向用户传递怎样的信息,以及传递的方式,需要谨慎三思,但是从这则短信中透漏出的以网络速度技术指标作为比较的信息,我们看到竞争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尽管打油诗体,微博传播的形式值得赞扬。
就像国家有法律规定不能对智障人士进行歧视一样,在市场竞争中,运营商也不应该对用户的消费行为的价值性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消费者行为只能引导,而不能设定标准公开评价其行为的合理性,因为每一个消费者在做出消费选择的时候,他必定有他自己的评判标准,公开传播其特定选择的优劣性,将会是用户在自己的群体中面临外部性的压力而感到心理不适,其传播效果可能适得而返!
3Q告诉我们,营销传播次要原则是要避免以恐吓用户的形式传播竞争信息。
最近在主要门户网站的一则关于iPhone手机使用2G卡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微博被疯狂转发,尽管无法确定该类消息的始作俑者是谁,但是这样的消息背后的理论基础实质上是一种恐吓式的营销信息传播。
出于财产保护的需要,可能会有部分用户放弃2G的卡,但是当真相来临的那一天,恐怕这种恐吓式营销获得的只是短暂的用户,失去的将是在用户生命周期内的其他全部贡献。
毕竟,在3G发牌之前,中国已经有几百万的水货苹果运行正常,且苹果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下,也没必要为特定运营商背书。
3Q告诉我们:在商战中把用户牵扯进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即使赢得战争,也可能失去人心。
运营商,尤其是地方运营商应该在那次轰动全国惊动国务院的互联网大战中汲取经验,而不是动辄开始拿用户开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