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
几乎同时,统计局公布工业增加值数据和消费数据,显示投资带动经济作用显著,中国经济的回暖态势已越来越明显。这说明5月份经济总体呈回暖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居民消费意愿的下降,反映出人们对经济还不是很乐观,消费水平仍待提高,仍应刺激内需促经济回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费意愿的降低能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行业提供优质服务,这也不失为行业调整的一个契机。对于电信行业来说,刚刚启动的3G备受关注,运营商务必把握机遇和挑战,提高服务意识,使行业更好发展。
5月份经济总体呈现回暖态势
随着5月份经济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数据反映出,随着我国扩大投资、促进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对行业的拉动正在发挥作用。
从行业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但较上月提升1.6个百分点创下去年十月份以来增速最高月份的纪录。对此,我们可以认为,工业回暖企稳的态势开始明朗。工业增加值迅速增长主要源于目前经济向好的预期,而由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也导致了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前期大型项目的落实和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效应的显现,房地产等行业也出现了明显回暖的迹象,从而带动了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经济正呈现出积极的信号,中国经济回暖的趋势正在上升,下半年经济向好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但不容忽视,目前存在的矛盾也有不少有的还很棘手。
消费信心与刺激内需水平仍有待提高
要给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水平一个准确的定性,现在还有很多矛盾的迹象,百姓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就是其中之一,这最直接地反映在人们的储蓄与消费意愿上。
央行调查显示,目前居民对自身的收入感受指数首次降到了负值区间,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8.6%,比一季度下降20个百分点,这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这一比例升至历史最高;仅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比例降至历史最低;同时,选择“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升至37.9%,连续两个季度增加,累计提高8.8个百分点。
储蓄与消费意愿比例一升一降的对比,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当前的消费信心下降,这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例如居民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超过45%的居民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比一季度更难。
众所周知,扩大消费需求最主要的是要增加收入,收入是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消费的比例取决于居民现实的收入水平、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刺激内需水平仍有待提高。也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恢复人们的消费信心,从而达到以扩大内需促经济发展的目的。
新需求带来行业机会,促经济回暖需多方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意愿只是伴随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情绪增加而持的谨慎态度,其实并未削弱,消费需求仍然强劲。只是在特殊的消费环境中,消费需求和心理会有所不同。
从深层次上分析,影响现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消费意愿以及消费开支的结构问题。为此,改善民生很可能是提振消费意愿的有效方式;创造各种机会扩大收入和就业,也将有效提振消费意愿。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另一方面,消费者信心的变化,对行业和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改变行业营销方式、完善服务的契机。以电信行业为例,刚刚启动的3G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然而,在其刚刚启动时就收到了较多的投诉。据统计数据,乱扣费成了5月份电信类投诉的焦点,占到总投诉量的46%;服务态度差以27%的比例位列第二位;网速慢、欺骗消费者、信号差等问题均遭消费者投诉。这些显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因此,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服务意识,满足人们的消费意愿和需求。这同时也是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利武器,对行业企业本身也是个促进机会。
总之,要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还需在扩大内需上下工夫,而拉动内需务必多方共同努力。
《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