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不能单纯地算作一个行业。”国内一家著名SNS公司的人士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行将过去的2008年有太多的巨头涌入了互联网市场。
在诸多的巨头中,以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人”同样没有缺席。
运营商真的来了
虽然之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已经涉足互联网,但是中国移动更多是蜻蜓点水式的试探,主推业务更是仅仅局限于飞信。中电信、中网通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同样并不顺利,互联星空几乎成为中电信在互联网业务的惟一亮点,网通更是乏善可陈,以至两大固网运营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通道”的代名词。
但是,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2008年在面对运营商的进入都会有泰山压顶的恐惧感。
2008年的中国移动几乎将自己的触手伸向了所有互联网的核心领域。“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于互联网的入口,因此其选择进入的领域也都是平台业务或者对用户黏性更高的业务。”雅虎原总裁谢文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原有的互联星空与21cn的相对强势让其更加注重业务在C网终端的推广。由“e家邮箱”升级的“189邮箱”就将手机邮箱的概念作为主要推广概念。
也许目前惟一有些平静的是重组难度最大的中国联通。但是,“新势力”社区的推出同样表明新联通的不甘寂寞。
“运营商雄厚的资金与详尽的用户数据,成为他们最大的优势。”3G门户总裁张向东表示:“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目前所缺乏的。”
天堂还是泥潭
面对不断下滑的ARPU值与日益同质化的话音业务,进军互联网似乎已经成为运营商的惟一选择。
根据腾讯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其第三季度总营收达20.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4%。运营利润为8.1亿元,运营利润率为40%。而同期中国移动在2008年前三季度的利润率仅为27%,中国电信在2008第三季度的利润率更是低至12%。
进军互联网,将话音业务逐渐转向数据业务,进而谋求更高的利润率似乎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光明大道。
“但是运营商会发现,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企业,自己缺乏吸引用户的手段。”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邓中元表示。
对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缺乏“讨好”用户的经验也许是未来最大的硬伤。而互联网作为“眼球经济”的代表市场,用户数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运营商与市场领导者的差距依然明显。飞信目前的活跃用户数1281万,而QQ的数据是3.4亿。而139邮箱的差距同样巨大,其注册用户数为2000万,网易却是2.6亿。
巨头环伺
但对于运营商威胁最大的并非“势单力薄”的互联网企业,更多巨头的涌入已经让未来的市场格局逐渐改变。诺基亚、微软、Google、苹果……一长串的名单足以让未来中国互联网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2007年8月,诺基亚在伦敦、新加坡和中国广州同时宣布推出互联网服务品牌“Ovi”,在今年诺基亚收购Symbian并开源后,其互联网梦已经走上正轨。
Google的梦想同样远大,在拥有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广告平台后,Android与G1更是将Google的势力带入了移动互联网领域。
虽然多数人仍然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对待微软,但是PC端的霸主地位却让微软拥有翻盘的机会。
苹果也许最为最特殊,iPhone让苹果在PC之外再次引领了潮流,但是封闭让苹果在未来更多地扮演搅局者。
以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行业将在未来的互联网领域扮演怎样的角色,明年无疑将至关重要。
点击2008关键词
移动:从运营商到互联网巨头,移动互联网都已成为它们的布局重点。
危机:阿里巴巴股价暴跌、视频网站步履维艰……冬天让互联网往日火爆不再。
开源:开源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巨头们未来竞争的利器。
2008年度互联网大事记
金融海啸席卷互联网
2008年,人们再次认识到了金融在现代社会的枢纽地位。当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海啸后,依赖于纳斯达克与H股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次遭受重创,几乎所有的企业股价均被腰斩。虽然,马云早在年初就已经高喊“冬天来了”,但是当海啸真正袭来时,所有人还是为它的威力所震慑。
微软尝试收购雅虎
这是微软与Google世界大战的最新一局,从年初到年末,微软、Google与雅虎之间的“三角恋爱”似乎就没有中断。只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基本态势已经从微软的“年初求婚”变为了雅虎的“岁末待嫁”。而杨致远更是成为这一交易的牺牲品。
塞班(symbian)开源
这无疑是诺基亚转型互联网的一个新里程碑。2007年8月,当诺基亚在伦敦、新加坡和中国广州同时宣布推出互联网服务品牌“Ovi”,这家手机巨头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Symbian开源让诺基亚有望在手机终端实现自己的Windows梦想,在诺基亚看来,卖给消费者手机仅仅是一个生意的开始。
G1面世
Google是一家什么公司?这一问题的答案在2008年变得模糊不清起来。Android与G1的相继推出让Google的势力从互联网转移到无线互联网,在WindowsMobile使用费居高不下,Symbian被诺基亚“霸占”的情况下,Android的出现无疑得到了终端厂商的欢迎,G1更是将这一梦想首先实现。
奥运引爆新媒体
与中国在北京奥运51金的神奇表现相似,互联网在北京奥运的异军突起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电视与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将二者作为首选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0.6%,而其中网络占据47%,电视占36%。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更是表明,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当天,9家奥运网站的用户数达到了1.61亿。显然,互联网已经摆脱了雅典奥运的青涩,正式以主流的姿态进入了奥运传播舞台。
新浪、分众合并
此次合并的结果之一是合并后的新浪将成为仅次于央视的中国第二大广告平台。合并后的新浪销售额将可达到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当新浪以一个互联网媒体的身份开始对其他产业进行整合时,互联网的地位似乎需要重新判定。
视频网站集体转型P2P
出于节约运营成本的考虑,P2P影视点播已经成为众多视频网站在这个冬天的共同选择。土豆网的“飞速土豆”、酷6网的“急速酷6”,优酷的“i酷”都成为2008年的产品。但是运营商却无法乐观,根据中国电信的统计显示,P2P业务已成为消耗骨干网带宽的主要应用。视频网站普遍转型P2P显然将加剧这种情况。而风行倡导的可管理的P2P将是未来理想的选择之一。
校内网获软银4.3亿美元注资
2008年无疑可以称为中国SNS元年,以校内网获得软银4.3亿美元注资为标志,开心网、51.com乃至更多的SNS站点开始角逐其中。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同样名列其中。在web2.0的概念已经不再新鲜时,SNS似乎为其找到了方向。
大家一起云计算
微软、Google、IBM、戴尔,当IT世界的几大大巨头同时发力一项技术时,影响自然不容忽视,云计算正是这样一项技术。云计算,简而言之就是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云计算是否会带来互联网行业新的革命,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