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金融危机压垮了亚洲历史最为悠久的“亚洲影展”,但东盟10国仍然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来到南宁参加电信周——“危机”一词在中国的古语中从来都是双面的,此次金融危机下的合作或许能够让双方统一市场的构建推入快车道。在此次电信周期间,《通信产业报》记者全程采访中国-东盟博览会、部长论坛与工商论坛,亲身感受环绕南海的合作热情。
虽然金融危机在全球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压垮了亚洲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亚洲影展”,但东盟10国仍然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来到南宁参加电信周——“危机”一词在中国的古语中从来都是双面的,此次金融危机下的合作或许能够让双方统一市场的构建推入快车道。
由温家宝总理倡议,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探讨和合作的“中国—东盟电信周”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而在电信周期间召开的,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及通信产业报社、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局联合承办“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工商论坛”则更将原本政府层面的交流引入民间,这正是中国-东盟双方高层所期盼的。
危机边缘的握手
第三届“中国—东盟电信周”的主题被定为“构筑信息区域交流平台,深化中国-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在22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东盟电信周部长论坛上,中国与东盟的电信合作再度深化。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电信部长们表示,将共同应对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社会面临的各种威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合作框架文本。《中国-东盟电信普遍服务手册》和《中国-东盟电信监管机构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合作框架》成为各国部长的报告中的关键词,10国部长纷纷敦促进一步尽快完善相关文本和具体工作。而这其中,“信息高速公路”和“农村信息通信”又是点击率最高的词汇。最终,部长们通过了论坛报告,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合作达成了一致——在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互助的基础上,加深新技术、新应用的交流与合作。
而部长论坛仅仅是开始。紧随其后的是信息通信工商论坛和无线电频谱管理和区域协调论坛及更加具体的项目合作,这些把重点着落在产业和企业的论坛和活动,在产业层面上更加深入地诠释了中国和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前景。
借助中国东盟电信周的平台,来自中国和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东盟的主要运营商、设备厂商,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代表就通信信息产业领域的合作项目进行讨论,并深度探讨双方合作的细节。其中,促进信息化应用、建设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如何促进技术与产品的创新成为讨论焦点——事实证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同样适用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上的谈到的,今天,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美国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对亚洲地区已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与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