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对于中国的电信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业务运营与网络融合的崭新时代到来: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全业务运营的蓝海更加宽阔;5月,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合并为三家全业务运营企业。一方面,全业务运营为网络融合提供了新机遇,开创了新局面;另一方面,网络融合取得的任何进展,都是对全业务运营的有力支撑。可以预见,全业务运营与网络融合的有效互动,将成为中国电信业出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引擎”。
顺应中国电信业即将掀起的全业务运营热潮,2008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处处闪耀着融合的光芒。从应用层面的融合,到接入网、核心网以及终端层面的融合,关键技术、亮点产品乃至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全方位展示,传递着业界致力于通过网络融合带给最终用户统一、全业务体验的十足干劲。除了热闹的展会现场之外,本报记者还特别采访了业界专家以及知名企业代表,以期对全业务运营与网络融合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冷静的思考与探索。
对话嘉宾: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邬贺铨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赵慧玲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 刘 钧
中兴通讯核心网产品总监 孙继若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姚春鸽
全业务运营大潮涌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业务运营的浪潮已经滚滚而来。这既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用户需求提升的必然。
在用户需求和ICT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全球运营商普遍启动的转型战略引领了全业务运营热潮。那么,全业务运营的市场空间到底在哪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展会前夕举办的2008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运营商的转型就是要“从通信运营商到综合信息服务商,从注重信息传递到注重信息的应用”,通信将拓展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甚至是人与物体间的通信;“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面,过去我们电信运营商关注较少,事实上有很大的空间值得电信运营商去开拓”。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指出,从通信运营商到综合信息服务商,从注重信息传递到注重信息的应用,通信将拓展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甚至是人与物体间的通信。
全业务运营,展现给运营商的是信息服务的大市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刘钧表示,从一个现代通信和信息服务行业来看,全业务有一个较广的范围,特别是信息服务的空间更大。每个业务提供商按其自身的优势和能力都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有一个定位,确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并随着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全业务的本质就是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回答一个老问题,为什么样的用户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全业务运营,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是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普遍选择和必然选择。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表示,全球的电信运营商,尽管采取了并购、合并等形式各异的措施,但均是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全业务运营。从最具有说服力的数字上来看,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运营商中,全业务运营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4个,而这一数字尚未包括即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运营商中,全业务运营商的数目已经从8年前的30个,激增为今天的60个,并且占据了总收入的75%。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中,采取了多种形式。例如,KDDI、法国电信是固网并购移动,沃达丰、SFR是移动并购固网,AT&T则是分拆后再合并……尽管起点不同、路径不同,但却回到了相同的归宿——全业务运营上来。
全业务运营也是应对竞争的有效手段。中兴通讯核心网产品总监孙继若表示,固网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不断萎缩,而移动运营商也面临着综合业务和E2E解决方案的压力。为了应对挑战,主要发达国家运营商纷纷通过发展移动、宽带、ICT应用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全业务运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电信运营商发展的主流趋势。
从根本上来看,全业务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带给用户统一、良好的业务体验。刘钧表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全业务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它意味着用户能从一个业务提供商处得到尽可能全的、合理的、某一特定种类的综合性服务。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发现具有“全业务”概念的例子,如旅店、银行、超市、汽车加油站等。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全业务运营为转型提供了重要而有力的支撑。赵慧玲指出,目前国外运营商通过将转型战略与全业务运营紧密结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以宽带信息服务为目标,法国电信提出的NExT(电信业务的下一代体验)转型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在业务转型上,法国电信以用户为核心提升了新业务收入,总体收入中的5%~10%来自于融合的业务;在1200万固定宽带用户中,有800万是融合的LiveBox(家庭网关)用户。在OPEX方面,法国电信降低了网络和运营支撑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在CAPEX方面,法国电信使其占收入比例维持在了10%~1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业务运营,必须有一个过程,有一个业务开发先后顺序和发展重点的选择。刘钧表示,在全业务运营的初期,各大运营商首先要考虑的是未来业务选择与发展的问题。例如,固网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规模优势、集团客户资源优势等,决定了其全业务运营策略中业务的选择和市场的切入点必定围绕着其优势网络和客户群展开,如为集团用户提供的固定移动融合的语音业务、以移动网络为补充的宽带无缝覆盖业务等。移动运营商广阔的全面覆盖的网络、灵活并且功能日渐强大的终端以及规模庞大的个人用户资源,决定了其全业务开展的策略将有别于固网运营商,比如个人的移动宽带业务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全业务运营,对于中国电信业重组后形成的三大运营商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方面,全业务运营结束了我国移动和固定分业的时代,为三大全业务运营商提供了较以往相对平衡的竞争起点,使其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均获得了赢得新空间的机遇;另一方面,全业务运营下的市场竞争不仅更加激烈,而且也是对运营商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那么,新兴的全业务运营商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呢?
第一,全业务运营给三大运营商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这就决定了应对策略的不同。刘钧表示,各个运营商对自身和同行当前的优劣势非常清楚,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各自的应对策略。从总体上来看,全业务运营在拓展新的市场、扩大发展空间、采用新技术获取更大的边际利益、推进业务创新以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突出电信运营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展现出机遇。但是,全业务运营将改变原先的运营观念和社会现状,需要对市场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审视,是“强”与“大”的平衡、“胆”与“略”的较量,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的协调,将考验运营商复杂网络的运营水平、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策略、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上述这些方面,运营商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强调,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运营商就是要以提升用户体验为中心,融合多种技术和业务模式,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应对全方位竞争。
第二,全业务运营下更加激烈的竞争,将促使运营商不断地优化结构和创新产品,从而提高整个信息通信服务业的水平。孙继若表示,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都将面临巩固既有市场、抢夺对手市场和新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博弈,正面进攻对方主力市场的破冰之战也在所难免;与此相应,客户需求、成本以及竞争环境将促使运营商不断地优化结构和创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全业务运营对于原先的固网运营商而言尤其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一方面,移动和固定融合是世界性的趋势;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电信市场上,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运营牌照的欲望更为强烈。相关电信专家认为,在中国电信市场上,移动运营商进军固网业务,获得固网牌照,将增加移动运营商对企业大客户的吸引力,但不会对现有的宽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相较移动运营商获得固网牌照,固网运营商希望获得移动运营牌照的欲望更为强烈,因为其可以获得更大的业绩提升空间。孙继若表示,从这个意义出发,全业务运营可以说是固网运营商缩小与移动运营商在用户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差距的一个绝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