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8/6/25 14:55

新电信为重组消得人憔悴

通信产业报  

中国电信就像一个手持长矛、全身披甲的巨人,虽然防御能力很强,但在进攻中也会受到更多牵制。力量虽大,但要发挥出来,则需要充分协调全身各个部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在客户资源、品牌上的传统优势,成为中国电信制定新战略的必然选择。

速度

TD-SCDMA网络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处于试商用阶段,而由GSM网络向WCDMA网络的演进几乎相当于重建,因此,对于中国电信来说,CDMA向EVDO的快速升级特性将使其在未来2-3年内保持网络业务的带宽优势。而这2-3年,也将成为中国电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时期。一旦未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在移动通信的优势,则中国电信将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

品牌

中国电信在收购CDMA网络后,不仅获得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背上了较为沉重的财务包袱。尤其考虑到CDMA网络的后续投资时,这一问题更加明显。中国电信获得CDMA网络后必然不会快速扩大CDMA用户群,以免使CDMA网络背上沉重的扩容压力。因此,中国电信的C网将走精品路线,即通过与固网捆绑的差异化业务吸引高端用户,从而稳定甚至一定幅度地提高CDMA网络的ARPU值。这时,品牌化经营就成为吸引高端用户的重要手段。

产业链

电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的竞争。近年来,全球CDMA网络的经营都陷入低谷:澳大利亚电信已经正式关闭其CDMA网络;韩国在EVDO外,大规模建设HSPA网络;南美大量CDMA运营商转向GSM/WCDMA。由此可能带来应用开发及终端上的不足。此前,中国联通CDMA经营不善的很大原因也在于其很多做法损害了产业链各方的利益。

宽带

宽带与移动成为电信业未来业务发展的趋势。随着HSPA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宽带与移动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原有CDMA网络掌中宽带业务如何发展?在固定带宽与移动带宽都需进行投资的情况下,如何均衡考虑固网宽带与移动宽带市场?WLAN与CDMA业务在何种层面进行融合?这些问题都将考验中国电信。

政企客户

在个人市场、家庭市场及政企客户市场这三大细分市场领域中,个人市场上中国移动优势明显,家庭市场的争夺将非常激烈,而中国电信最具优势的是其在政企客户市场上建立起的品牌及客户资源优势。因此,如能通过政企客户市场向个人市场及家庭市场渗透,中国电信在未来竞争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命题一 小灵通到CDMA有多远

盘活CDMA网络用户以及引导小灵通用户转网至CDMA网络的途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用户认可CDMA网络。

以1100亿元代价收购了CDMA网络,外界都在关注中国电信如何参与移动市场的竞争。

从理论上来讲,中国电信收购CDMA网络后,其移动用户数将瞬间变为9000多万户(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电信有小灵通用户5081万户,中国联通有CDMA用户4310万户),但这仅仅是数字的汇总,CDMA网络用户的后续盘活以及小灵通的转网成功率都决定了这个数字的多寡,事实上,小灵通用户在不断流失;而且CDMA网络用户的不活跃用户数量也存在着流失的危机,中国电信在购买了CDMA网络之后,移动客户基础并非想象的那么乐观。

中国电信想要在移动个人客户领域形成规模,初期最直接的莫过于两种方式:盘活CDMA网络用户以及引导小灵通用户转网至CDMA网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分析指出,对中国电信而言,盘活CDMA网络用户以及引导小灵通用户转网至CDMA网络的途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用户认可CDMA网络。而要得到用户认可则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做好CDMA网络,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提供用户丰富的业务应用,进而将其业务打包提供给用户。

曾剑秋认为,中国电信当务之急是加强CDMA终端的采购和销售,以丰富其终端种类。目前C网现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终端供应匮乏,而且手机价格偏高,这也是制约以前联通发展CDMA网络用户的关键因素。通过市场化的终端采购,丰富CDMA网络终端品种,进而挽留CDMA网络用户,吸引小灵通用户转网。

需要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小灵通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双枪族”,即同时使用小灵通和GSM网络,如果这部分用户有转网欲望,最先考虑的当然是GSM网络,这决定了这部分小灵通用户转网CDMA网络的困难性。曾剑秋指出,如果中国电信想要使这部分小灵通用户转变成CDMA网络用户,中国电信必须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方案,除了推出优惠套餐之外,还应该加大与其他业务的捆绑力度;为了突出其业务优势,中国电信可将固网业务与移动业务进行捆绑,提供话音、宽带乃至增值业务的捆绑方案。建议中国电信将这些捆绑加以整合加载在“我的e家”套餐中,从而组合推出全部业务。

过去,在移动业务的营销手段主要针对个人用户,而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全业务运营,个人用户、家庭用户、企业用户都成为竞争的细分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曾剑秋指出,中国电信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除了抢争个体用户之外,还要同时向家庭的其他成员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电信多年转型的优势所在。因此,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高端用户很可能因为某运营商除了为自己提供服务之外,还能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适合的业务而选择这家运营商。这样,不仅能够吸引盘活CDMA网络,吸引小灵通转网,而且还将获得新增移动用户的“青睐”。

此外,曾剑秋指出,将CDMA网络进行市场细分,建立合理的客户品牌体系,给小灵通用户一个明确的子客户品牌,未尝不是一个吸引小灵通用户转网的很好手段。如果说市场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企业的品牌策略就是运营商用品牌来切分蛋糕的过程。中国电信应该研究建立明确的品牌策略,建立其能够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的品牌体系。从目前中国电信“移动用户”的格局看来,至少要建立三个合理的细分客户子品牌才有可能将原有CDMA网络用户、原小灵通用户盘活,同时吸引新用户入网。

命题二 WLAN开启无线新征程

从短期看,中国电信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取决于固网与移动的业务捆绑带来固定网络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从中长期看,中国电信的移动新业务,特别是无线宽带业务将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5月底,中国电信WLAN大规模集采项目结果公布,H3C室内放装型、室内分布型、集中控制型三类产品入围,至此,中国电信将在全国21省市进行的新的无线网络建设,也将逐渐迎来高潮。

网络布局先行

在2007年第四季,中国电信WLAN出台技术规范,但要求2008年2月作为e8-2的一个模块开通业务,其间要完成程序升级、接口测试、系统联调、漫游联调等工作。不少的地方运营商为此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和测试方案。在此之前,已经有部分省市开展相关建设。

事实上,在没有移动牌照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建设Wi-Fi是一个聪明的擦边球。一方面,全业务趋势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从当时就开始争夺高端客户,而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当时没有全业务运营资格。在当时条件下的WLAN建设,无疑在两方面都是较好的交待。

而在重组消息进一步落实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在6月初召开有关会议,部署C网交接。中国电信更是在加紧部署接手C网后的技术、市场、人才等工作同时,再次强调一直高调力推的无线宽带品牌。业内人士分析,很明显,中国电信已经把即将接手的CDMA网络当作了向无线宽带加速过渡的助推力量。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指出,中国电信将逐步推进宽带无线网络的终端定制,加强产品研发,开展家庭网关、统一支付平台试点建设,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接入、承载和控制。同时,他还表示,Wi-Fi今年还将实现账号漫游服务,如果Wi-Fi业务发展成熟,未来获得移动牌照时,中国电信将会把移动业务与Wi-Fi相结合,使用户可以在Wi-Fi无法覆盖的区域,实现移动上网。

市场推广跟进

中国电信部署WLAN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市场拓展积极跟进网络布局。一方面,WLAN大规模集采从今年3月传出消息,到今年5月基本落定,另一方面,中国电信的无线上网品牌“天翼通”却已早早在不少地区为用户所熟悉。

去年12月,上海的宽带用户只要将宽带账号后加上“@wlan.sh”,就可以在全市700个覆盖点实现无线上网,与此同时,包括苏、浙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实现该项业务漫游。今年1月,武汉电信已着手为“我的e家”和“无线宽带”用户免费开通无线宽带服务。

事实上,在推广初期的低资费政策有效促进了这种推广。在WLAN推出长三角漫游后,知名电信专家阚凯力分析指出,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的宽带,都推出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包月、包年业务,这是由于运营商实际上很容易就能回收发展无线业务的成本,而且考虑到该业务仍处于初期,用户并非一定要使用该业务,所以在资费方面较传统的话音业务要便宜一些。同时他也认为,免费将是无线上网的发展方向。

融合战略的抓手

事实上,WLAN业务的公众运营应该与移动通信运营相结合才会形成明晰的商业模式,才会有盈利可能,这已成为目前业界一个共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常永宇认为,“用户在混合覆盖的热点地区可以通过WLAN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接入,在移出WLAN时切换回3G网络保证正常的3G服务,可见WLAN与3G网络的融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对于重组后的中国电信,“融合”可能更加显得重要。国金证券分析认为,从短期看,中国电信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取决于固网与移动的业务捆绑带来固定网络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从中长期看,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特别是移动宽带业务将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WLAN正成为重组后中国电信“三分天下”的重要抓手之一,这个理由同样可以解释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电信在网络建设和市场推广上,有关WLAN动作的积极和迅速。

分析认为,短期而言,新电信CDMA移动业务难以在1-2年内对公司净利润有太多的贡献,但是中国电信固网业务因为拥有移动业务后,基于F-FMC的业务捆绑和业务融合将显著改善固网业务、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短期内业绩的主要动力取决于固网与移动的业务捆绑或衍生的新业务增长。中长期而言,中国电信以基于WIFICDMA2000-EV-DO的全业务宽带,将奠定国内数据高端业务品牌地位。

如果这一分析同样属实,那么,王晓初日前所言“进行产品差异化的定位,即利用中国电信固网的特点加入移动元素,使得二者发展成为有机一体”,就同样会有良好注解。

命题三 FTTH:戴上宽带的王冠

长期以来,作为国内宽带的领头羊,中国电信在宽带接入用户数量、承载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都占有较大优势。不过,运营商重组和全业务的启动,让原本固网运营商专属领地——宽带接入进入多家运营商共同竞争局面,一向由中电信主导的国内宽带接入市场,会不会因更多竞争资本冲击而发生变化?

实际上,宽带接入作为IPTV和高清电视金矿业务的基础,一直是中国电信建设的重点,在重组之后也不会改变。如今,中国电信已在下一代接入网FTTx建设中占尽先机:目前国内EPON设备使用规范标准和多数FTTx工程均来自中国电信。

虽然目前国内新增宽带用户仍旧以铜缆接入为主,但是作为高清视频和IPTV的终级支撑者,FTTH才代表宽带发展的未来。“全业务形成以后,宽带网络的竞争在于FTTH建设的竞争。”业内专家评论。一位中国移动人士也表示,如果中移动做宽带接入,那么也将会直接采用FTTH作为实现技术。

就FTTH可实现技术来说,EPON设备已经十分成熟并大量商用,GPON也有望在2008年底实现商用,推广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高昂建设成本上。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不止在一个场合表示,现在FTTH建设价格仍旧偏高,只有下降到100美金左右,才适合规模推广。

虽有价格因素困扰,但是发展FTTH决不是一项简单的资本注入,FTTH更是一项浩大繁复的系统工程,它对电信企业的网络建设、运行维护、业务运营管理都带来全新的课题,中国电信能走在FTTH发展的前列,靠得正是长达四年的互通测试、试点应用等一系列的技术积累,而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建设,这些技术积累又是运营商不可跨越的。

目前,在FTTH前期发展阶段FTTx建设体现出的一些关键问题,诸如EPON的设备形态、线路的设计、语音模块的设计、城域网的汇聚也多数由中国电信来主持研究解决,这是FTTH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所在,掌握住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国电信就扼住了FTTH发展的技术咽喉。

不仅如此,中国电信在FTTH发展涉及的其他技术问题研究上也处于领先地位。GPON互通、40G的测试、PTN引入等目前国内主导者仍旧是中国电信,这些技术也是布局下一代光通信网络的基础。

在重组以前,以“光进铜退”为重心的网络宽带化建设,已经是固网运营商发展转型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为此,中国电信也为宽带网络和IPTV发展视频业务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重组后,中国电信仍旧对IPTV充满信心,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张成良还预测,高清视频会迎来雪崩期。

2008年6月13日,中国电信开始基于IPTV终端的统一招标,规模达57.4万,这对IPTV的未来是一个明显的向上信号。据悉,此次招标是在中国电信IPTVV2.0平台进行互联互通的测试背景下进行的,招标旨在通过标准化测试进一步打破终端厂家和系统厂家间的互通问题,推动IPTV终端厂家的产品竞争,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满足中国电信在IPTV的规模发展需求。

有了宽带接入建设和IPTV推广的前后呼应,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策略也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如果要对中国电信的宽带构成一定威胁,就要先建立一条较之更好更快的宽带发展轨迹才行。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