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1日,仅仅半天时间,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交易额就突破191亿元,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
京东商城也在微博上发布喜报:从11月11日0时到8时,订单量达到平日全天水平;12时,订单量达到平日全天的三倍,预计11月11日当天将会突破500万单。
11月8日到11月10日,苏宁易购总计订单量近600万单,预计四天将整体超过1000万单,上海地区易购的销售同比则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创下了今年的最大增幅,达到了200%。
增长早在人们预期之内,但电商平台刷新纪录的速度之快,仍然令人震撼。11月11日,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成功被各大电商企业打造成了一个全民热情参与的“信息消费狂欢节”。在不久前召开的一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双十一”的缔造者马云的对话颇为精彩。马云自豪地说:“我们创造出了光棍节,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们认为11月11日应该是中国消费者日。”对此,李克强总理赞道:“你们实际上创造了一个时点。”
“双十一”这一人造的消费时点所引爆的市场需求、释放的消费潜力,给国家正全力推动的信息消费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解。浑身上下浸透着创新精神、市场嗅觉极其敏锐的电商用一年热过一年的购物狂欢,证明了信息消费的蓝海市场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当人们逐渐习惯于用轻点鼠标来代替逛商场的时候,信息消费已经和生活密不可分。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在今年网络零售交易额里,有39%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而被新创造出来的。你能想象在四川省青川县这样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城市,去年一年在淘宝的消费是多少吗?7000万元!原本隐藏的消费能力经由信息消费的拉动,被完全释放出来了!而且,信息消费所涉及的还不仅仅是日用消费品领域,今年的“双十一”,汽车首次作为电商购物节的商品进行线上销售,有媒体透露,截至11月11日12时,消费者已在天猫上累计预定汽车8600多辆;淘宝在今年的“双十一”还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开启官方店铺,为消费者提供上百款基金产品。这些创新的尝试,不仅是对信息消费内涵的充实,更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消费所包含的无限可能性。
电商企业揭开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双十一”不仅为电商创造了可观的直接收益,对物流、仓储、服务等其他相关行业的辐射和刺激作用也极其明显。今年“双十一”前夕,在A股市场,物流股就因“双十一”的因素成为主要受益股,快递行业也因为电商平台的集中促销被激发出强大的业务需求。事实上,信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刺激内需扩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能量远远不是一场购物狂欢节可以展现的。数据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GDP将新增338亿元,在过去的2012年整个GDP增长中,信息消费贡献了0.63个百分点,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在其中起到拉动作用是直接、不容忽视的。
当然,“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仍有太多让网民忍不住“吐槽”的不足之处,比如名不副实的“快”递、容易瘫痪的网络甚至是花言巧语的优惠陷阱等,但是,这一信息消费的狂欢节所散发出来的活力,所带来的机遇,值得产业链各环节认真思考和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