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2/8/1 09:49
评论:微博是“微时代”的听诊器
0
0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网络时代,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今天,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微文化”又咣当一声来到我们的身边。一时间,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恰如一夜春风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微文化”已经成了当今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快餐。微中见大、微言大义、见微知著……“微文化”的流行和普及应用使互联网从“e时代”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给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网络行政提出了新要求:信息的发布必须更快捷、更透明,更精短、精准、精到。正如古人所言:“微言入心,夙喻动众。”

6月30日,蓟县城区的莱德商厦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16人轻伤。事故发生后,虽然地方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灭火救灾,但是官方和主流媒体在关于火灾消息的发布上却显得十分被动,在当地群众对火灾事故的伤亡人数存疑的情况下,仍未予报道,最终导致谣言疯传网络。当地政府觉得自己挺委屈,“我们第一时间就发布了人员伤亡数字,但老百姓还是不相信,非得相信那些传言。”为什呢?因为官方所谓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过于简单。从7月1日到3日,当地媒体以及官方微博几乎没有再发布关于火灾的任何消息。一方面是民间的微博、微信满天飞,全国各地媒体质疑声不断,另一方面却是地方的官方媒体寂静得出奇。这时候,急于了解第一信息和事件真相的老百姓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官方进行了辟谣,公安机关对于夸大火灾死亡人数的网民进行了处罚。痛定思痛,我们可以想见,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7·21”北京特大暴雨自然灾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尽管救灾防灾有一系列有待改进之处,但灾难发生后,官方及时公布因灾死亡情况,及时报道抢险最新进展,官民互助,网民互动,没有给谣言留下余地。

网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微博是“微时代”的听诊器。“微时代”使社会进入“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微时代”同时是一把双刃剑,不会利用或利用不好,它就会出现危机,甚至酿成大患;会利用或利用得好,就可以化“危机”为“微机”,化“伪言”为“真言”。“微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和公开。蓟县火灾的教训和北京“7·21”救灾经验告诉我们:谣言止于公开,止于精准无误的快速公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