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0/11/10 10:18
AMD与Intel对决:解析2010年移动平台技术
0
0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生活和工作方式,普及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而笔记本在这场移动变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在购买笔记本时,则会将更多目光放在轻薄、性能和功耗等关键因素上,为了在它们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IntelAMD在2010年推出了划时代的移动平台技术,Intel酷睿i平台让笔记本全面进入了32nm时代,而作为Intel老对手的AMD,自然不会甘心放弃笔记本市场,从而拿出了Danube平台来对抗,这使得2010年的笔记本市场变得更加热潮,也为消费者带来更轻薄、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产品。

一、Intel主流平台:酷睿i引领32nm风暴

在2007~2008年前,Intel凭借迅驰平台建立了笔记本领域的霸主地位,但好景不长,Intel在2009年并没有拿出真正的新产品,相反AMD推出了新一代Tigris平台,这是继2008年成功推出Puma平台以来,AMD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它在移动平台领域的实力。不过在2010年,Intel与AMD的竞争又一次拉开了序幕,酷睿i平台与Danube平台成为了新焦点。

2010年,可以说是Intel在笔记本领域的重大转折,也是移动平台技术的一次新跨越,因为在2010年1月,Intel发布了Westmere架构的酷睿i处理器家族,这标志着英特尔已经完成了32nm制程技术,同时也是英特尔在Tick-Tock发展战略和遵守“摩尔定律”的有力诠释,相比45nm的Nehalem架构,32nm的Westmere架构其实就是一种延续,所不同的是,制程工艺从45nm提升到了32nm,且加入了众多新特性(例如CPU集成显示核心)。

图1,英特尔2010年进入了32nm时代

酷睿i移动平台包括酷睿i移动处理器、英特尔5系列移动芯片组、英特尔新款迅驰WiFi无线网卡及英特尔第3代高清图形芯片,其中酷睿i移动处理器家族有双核和四核两种产品,其中包括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酷睿i3;面向主流市场的酷睿i5;针对高端市场的酷睿i7;以及后来针对入门级市场推出的酷睿i3简化版(奔腾双核 P系列)。

图2,英特尔2010酷睿i处理器家族

英特尔5系列移动芯片组包括:H55、H57、P57、Q57和P55,其中P55用于搭配Lynnfield核心的Core i5/i7处理器,但并不支持处理器的GPU功能,另外四款芯片组则可全面兼容Clarkdale核心的32mn处理器,并提供了对Flexible Display Interface接口的支持,因而笔记本可以提供DVI、HDMI、DisplayPort等多种视频接口。H55/H57延续了P55的单芯片设计,这是由于CPU已经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但H55则是H57的缩水版,它们都定位于消费类笔记本市场,P57和Q57属于高端产品,主要定位商务笔记本市场。

图3,酷睿i笔记本已成为当今市场主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