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摩根斯坦利的报告称,全球已经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60年代是大型机时代,70年代是小型机时代,80年代是个人电脑时代,90年代是桌面互联网时代,本世纪将进入第五季,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第5个新技术发展周期。”
近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在中文信息名址开发注册启动仪式上表示:“移动互联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机会。”作为一个新兴的跨界行业,移动互联网在全球都没有特别成熟的模式,也没有特别领先甚至于垄断的企业。
中国有7亿多的手机用户,其中有近2亿的手机网民,这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无数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外一些媒体给出了一个“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概念。
而随着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日渐流行和iPad等平板电脑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和趋势也愈发显现,“第五次科技革命”——移动互联网正式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截止2010 年3 月,国内的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已达到7.56亿、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2.68亿。而3G发展、网络成熟、传感网应用等等因素,使得传统网络正在逐渐向移动化演进,整个地球掀起新一轮信息化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将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来得似乎比互联网更加迅速和猛烈,移动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也将越来越频繁与普及。
当前出现的数据业务流量从固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尽管直接的导火索是上网卡流量猛增所带来的网络压力,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看,运营商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是其获取收入的基础;与此相应,能否对网络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则是决定运营商收入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数据业务流量迁移,就是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让用户更容易、更经常地去使用有着更高价值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用户的迁移,最终提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流量迁移的背后,实际上是用户的迁移,就是传统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迁移。当前,运营商已经普遍掀起了一股“开店”热潮,应用商店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形式。但是,任何好的应用,只有受到用户欢迎并获得规模推广,才能真正称为有价值的应用。
汽车:移动互联网的大蓝海
谈起移动互联网,人们一般只会想起手机或“轻”电脑终端。不起意间,人们可能忽视了中国另一个庞大的移动终端:汽车。
伴随无线应用技术的发展,安置于汽车内的互联网终端将与现在的手机一样,将车内的人与外部的世界全面连接。通过车载终端,车内的人将可以实现商务办公、娱乐等各种时下手机可以实现的功能。
其实早在2009年下半年,广汽丰田与通用两家公司已分别将其车载互联网终端技术Gbook与安吉星引入中国。此外,在2009年11月23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三大运营商纷纷亮出将通信功能紧密结合在整车内部的合作计划,致力于与各方合作开拓3G另一块市场:汽车。电信运营商与汽车厂商合力共同揭开了2009年中国车载互联网的元年,2010年会成为发展年吗?至少趋势是这样的。
伴随汽车业竞争的升级,汽车业发展路径可能会步手机业走过的路径:开始时,硬件主导战争局势,伴随竞争加剧,技术与服务将日益重要,且最终会主导行业竞争规则,就如现在手机业的“苹果现象”一样。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软件与服务”已经为汽车终端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以韩国为例,2008年韩国的汽车无线技术设备及终端制造市场总值达1200亿美元,服务市场总值达558亿美元,两市场总值高达1758亿美元。
时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伴随竞争的加剧,汽车无线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移动互联网广告热潮涌现
7月1日,苹果公司正式将其iAd广告网络投入使用,这是苹果在收购Quattro无线公司后,在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又一次发力。
而苹果的竞争对手谷歌也在行动,该公司英国区董事总经理Matt Brittin说,谷歌正在把工作重心移至移动广告和服务上,并预测未来三年将会是快速增长期。此前,谷歌在接受了FTC为期6个月的详细调查后,终于以7.5亿美元的作价将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公司AdMob收入囊中,以对抗苹果的iAd。
苹果和谷歌作为行业趋势的引领者,他们的频频动作被业界视作一种讯号——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前景可期。这一次,中国本土公司不想失去先机,新一轮跑马圈地已经开始。
从2010年开始,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广告战略的公司浮出水面,如优蜜科技、易传媒、掌媒、捷步士、新网互联、汇海、挖棒等。研究机构Juniper预测,移动互联网广告在未来的5年里将会有4倍的增长空间,包括网络广告、文字广告等在内的整体移动广告收入,将从现在的14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60亿美元.
根据尼尔森移动业务研究报告显示,透过行动广告产生的转化率是网站广告的5.3倍,可见手机广告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在这一新兴市场中,目前最为领先的是美国的AdMob。自称拥有全国最大的手机应用广告平台的广州优蜜科技公司,就是以AdMob的模式为样本的,该公司旗下的有米广告正在大举招兵买马。有米手机市场部门某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自4月1日上线以来,有米广告总展示量超过2000万。
和互联网300多万个站点相比,移动互联网还显得十分单薄。营销价值及销售渠道价值尚无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手机继互联网及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之后,成为消费者感知外部世界的又一新兴渠道。
毫无疑问,手机用户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广告。Gartner预测,到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总支出为75亿美元,比4年前5.302亿美元的广告总支出增长了约为25倍。但是,这片可预见的“蓝海”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尼尔森日前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个月有6000万左右的美国无线订户在手机上浏览了广告,但广告商无法知道用户做了些什么,用户何时在看广告。这直接影响到广告的投放精准度。这些缺陷使得在目前阶段,广告商仍只是将手机广告作为其营销工具的补充。虽然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最后会体现在广告上面,但摆在眼前的却是如何尽快准确地挖掘出其营销价值及销售渠道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