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0/24 09:35
十年Google教会我们什么?
0
0

现在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可能想都不想,第一个反应就是“Google一下”。2006年,google一词被作为动词编入了英语词典,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发问:“今天,你google了没有?”或者建议“XX事发生了,你去google一下吧”,从中不难看出Google的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今年9月7日,Google公司迎来了10周岁生日。从1998年成立至今的整整10年里,Google不仅见证了互联网发展的起起伏伏,更为我们成功演绎了互联网的一个传奇。通过梳理Google十年的发展轨迹及脉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互联网的发展变迁,更能依稀看到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与远景。

以公益心赚钱

一直以来,Google都在宣扬着这样的口号:“任何你能做的,我都会做得更好,而且是免费的。”然而正是这样一家本着“免费”理念的公司,在10年时间里财富增长了150万倍。遥想1998年创业之时,Google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当时所拥有的除了“搜索引擎将改变世界”这个梦想之外,仅拥有4台电脑、10万美元投资赞助,可谓形单影只。然而在10年后,Google俨然已经成为一个IT帝国,其市值已高达1500亿美元。那么Google靠什么赚钱?它的搜索服务是免费的,它的首页简洁干净,看不到任何广告,难道Google是一个慈善机构吗,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确保每天向全球网民提供搜索服务,Google必须也应当赚钱。

客观地说,一开始,佩奇和布林在创建Google的时候,其目标只是“将全世界的信息组织整合起来,并让它们普遍易得并变得有用”。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为网页、博客文章、书、电邮、新闻、图片、视频、百科全书等编建索引,并没有想到太多的商业因素。怀着这样一颗“公益心”,在最初的三年里,Google的运营依靠的是风险投资,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获得一毛钱的利润。不过当Google意识到做公益与赚钱并不矛盾,而且只有盈利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时,公司开始探索进行关键词搜索排名,这也使得成百万成千万的美元不断涌入了Google的腰包。关键词搜索排名更是重新定义了参与互联网生意的规则:用免费的内容吸引无数的眼球,接着通过广告挣钱。

目前Google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业务,它推销的广告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AdWords,当你在Google上搜索“自行车”时,你就会在窗口显示栏的右侧看到一系列商品广告链接,诸如“荷兰自行车及配件”、“科雷兹越野自行车”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链接与网民的搜索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相对于那些充斥在网络上、让人无法忍受的广告链接(与用户的搜索毫无关联),只会引起用户对广告发布者的反感。Google的链接则更容易被网民所接受,他们会自愿地去点击这些链接。凭借AdWords,网民在商业广告链接上的每一次点击都会为Google增加几分钱的收入,这种盈利模式的效率非常惊人,Google的营业额不断得到增长。2002年,Google的收入439508美元;2003年,其收入就超过了10亿美元(准确数字是14.65亿美元);在接下来的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1亿美元;2005年,Google的收入达到了惊人的61.38亿美元。到目前为止,Google的收入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前所未有!

Google的第二个收入来源是AdSense:放置在其他网站上的商业广告链接。例如,某个交流自行车乐趣的网站就可以将前文提到的商业链接张贴到自己的网页上,当网民点击这个链接时,放置链接的网站和Google将共同分享广告收入。换句话说,那些将Google的商业广告链接放置到自己网页上的网站也能从中获利。“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众化,也是最廉价的广告形式,”许多人都这样评价。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显而易见的,因为Google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小型企业和那些想通过网络销售产品的个人。例如,一些人通过在个人博客上放置Google的商业广告,其分享到的收入就足以支付日常的生活所需。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Google的成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克制”地赚钱。对于Google而言,其广告空间卖给的不是最高价竞买人,而是最相关的广告商,这使Google和用户皆大欢喜。最相关的广告商无疑是用户最想看到的,而广告商网站的点击率越高网站也越赚钱。虽然有人批评Google在玩把戏,虽然业界普遍认为Google越来越像是一部赚钱机器,但Google声称有比赚大钱更高尚的目标,公司前景声明指出:“Google的任务是组织全球信息,供全球使用,全球受益。”不管高尚与否,怀着这样一颗“公益心”,足以Google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

坚持以用户为本

对于那些想要在不断膨胀的网络世界里不迷失方向的人来说,搜索引擎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而Google无疑是目前这一领域的翘楚。虽然Google在一些地方并不是唯一的老大,比如在中国它就受到了百度的狙击。但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它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0%。对于Google为何能够一直保持市场优势问题,一些业界人士给出的答案也各种各样,如雅虎内部管理混乱、微软提供的内容太少等。但无论怎样,这些观点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Google搜索引擎在开发之初,就坚持了以用户为本的理念——让用户在使用Google搜索时,能够实现速来速去的目的。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他们最为看重的是,在充满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世界里,搜索引擎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带到目标网页当中去。换句话说,对于搜索引擎而言,它们都不过是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即为用户和目标网页之间“牵线搭桥”。举例来说,如果某位网民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市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处所,他可能想到使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并希望在返回的搜索结果中,至少有一条链接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如果这位用户没能在第一次搜索过程中找到需要的答案,他就被迫再次或多次键入不同关键词。虽然用户停留在搜索引擎的时间已经增加,但却没有获得很好的搜索体验。

与其他搜索引擎厂商不同,Google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是:并不希望用户在其搜索网站停留过多时间,而是希望用户在找到答案后,迅速转入目标网页。对于很多Google的竞争对手而言,他们认为如果用户使用其搜索引擎,就尽量让用户停留在搜索出来的各页面当中,并在此范围内寻找相关内容。但Google却没有这种想法。Google的理念是,如果你单次使用Google搜索的时间越短,你使用该搜索引擎的次数就会越多。如此一来,如果用户今 后还想进行搜索活动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Google。也就是说,Google搜索对待广大用户的态度是:我们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给出了搜索结果,你没有必要再在这儿呆下去,赶快去访问目标网页吧。你下次使用我们服务时,我们仍将是以最快时间给出搜索结果。

虽然从网站持有人角度来说,谁都是希望网民在自己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但Google却反其道而行之,希望尽快把你“轰走”。究其原因,是因为多数网站拥有人认为,某位网民好不容易来访问我的网站,如果他这一走,恐怕就再也不回来。而Google却能站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以服务的品质来赚钱用户的“回头率”,最终将用户捆绑固定下来。也正是这种立足用户需求、以用户为本的理念成就了Google的辉煌发展。

从目前来看,Google的触角几乎已经伸向了互联网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将用户捆绑固定下来,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Google提供博客服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购物及社交等。它能够在线和微软的办公软件一样进行文字处理与编辑,它在手机的操作系统上也大显身手,它还在筹划着自己建立WIKI百科。在美国,它还在为用户获得自己的医疗档案。它能够进行语言翻译,进行视频搜索,凡是你所想到的在互联网上的应用,Google无所不包。从Google地球到Google地图,从 Gmail免费电子邮箱到YouTube免费视频,从Google新闻到Google图书,Google不断巩固和延展着自己作为搜索引擎的功能,并逐步让人不得不依赖它的存在。如今,Google一词已经成为互联网的象征。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英国人患上了“Google依赖症”。

即便是在广告经营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Google的广告空间卖给的也不是最高价竞买人,而是最相关的广告商。处处立足用户需求、坚持以用户为本,这样一种专注的精神必将带领Google走向辉煌,这也是互联网的未来。

高科技易用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所以Google也在不断壮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不仅在固有的搜索引擎领域,多年来Google一直不断推出创新性的工具和新服务,包括Gmail、用于文字处理和电子数据表的Google Docs、用于图像编辑的Picasa、位置搜索和信息显示的Google Earth和Maps、Blogger、YouTube的视频服务等。虽然看起来像是很随意的发展,但是这些服务让用户的视觉和感觉越来越趋向一致:日益提升的互联网易用性。

就在不久前,Google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浏览器Chrome。据Google表示,当前的浏览器只能显示网页,不适合充当复杂应用的平台,而Chrome承诺将给用户提供更好更稳定的互联网体验。与此同时,Google很快又推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软件——互联网收集系统操作平台Android。这次该公司抓住了和Chrome一样的商机:现在的智能手机都不适用于移动网,因此该公司通过这个软件,填补了这个空白。

科技进步为人们带来了便利,而Google就力求让高科技变得越来越易用。家庭、社会、人生,你不明白什么,都可以来“Google”。文本、图片、视频,你想要什么,也都可以来“Google”。主妇们用Google搜索各种煲汤的方法、比较幼儿园和小学,艺术爱好者用Google寻找自己喜爱的歌曲和电影,八卦者用Google满足好奇心……而且客观地说,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圈住更多的人,然后再围绕这些人设计生活方式,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圈子里便捷地完成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所有业务。其实腾讯公司正是在走这条路,而且依靠QQ这个网络身份证圈住了足够多的人,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从目前来看,Google正在建立这样的圈子,让网民只要打开电脑就进入Google的圈子,用Chrome浏览器浏览网页,用Google输入法输入文字,用Google Docs撰写文档,用Gmail收发邮件,用Gtalk相互交流,用Google Earth搜索位置,用Android平台的手机……

其实笔者在写这篇稿件时,也不由地陷入了一个怪圈:鉴于Google已经成为我最得心应手的搜索工具,于是不得不面临用Google来“Google”、“Google”的困局。虽然不知是福是祸,但是至少还是说明了一点,高科技正变得越来越易用、越来越普及。不管大家有没有“Google会让大家变得越来越蠢”的忧虑,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在消除知识垄断、推进知识平民化、提升互联网易用性等方面,Google迄今做得不坏。

回顾Google成长壮大的历程,我们不禁惊叹,它发展的如此迅速,以至于没有人能够跟得上它的脚步,更别提想要去阻止它了。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从非洲第一次上网的农场主到美国总统布什,他们都必须学会在一个拥有Google的世界里生活。当然在慨叹其发展之快、发展之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Google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给互联网发展带来了那些变化?……弄明白了这些,Google的传奇才能被更大范围地演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