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智能手机市场热闹非凡,这令“扎堆”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月的关键词。如果就此认为智能手机产业步入了新一轮的“高歌猛进”时期,那么你就稍显武断了。因为台上锣鼓喧天并不一定就能吸引观众买票进场……
从步入9月开始,几乎每一天,都有手机制造商发布旗舰级智能手机新品。这既包括了万众瞩目的苹果iPhone 5s、iPhone 5c和三星NOTE 3,也包括了大有“搅局”架势的索尼Z1、小米3、华为荣耀3、联想Vibe X、魅族MX3……扎堆发布的新品,显然会让2013年9月成为手机发展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时间点。
这么多的新款手机,一下子让市场和用户变得有些应接不暇。但是,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手机到底有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并不是那么肯定,因为“摇头”的用户不在少数。
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表面上新品迭出的热闹无法掩盖其开始遭遇的同质化困境。换言之,蓬勃发展的智能手机正迎来发展路上的第一个“瓶颈”,同质化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买热情。
尽管智能手机新品在9月扎堆发布,但业界却普遍认为当前的智能手机产品缺乏新意与亮点。这让人不由地怀念起当初iPhone横空出世时,带给人们的激动与兴奋。也许,正因为iPhone带来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手机设计理念和应用理念,所以势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一个以触摸屏为外观特征、以应用商店为应用模式的智能时代,这才促使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千机一面”的局面:自iPhone之后不断涌现出的智能手机,几乎看起来都像是iPhone的“孪生兄弟”,或者是“孪生姐妹”……
在今天做一款不一样的智能手机,客观来看,对任何一家手机制造商而言都绝对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以创新闻名于世的苹果也不例外。如果想一下,就连在9月11日刚刚发布了iPhone 5s和iPhone 5c的苹果,也遭遇了“缺乏新意、定价失败”的评价,大多数的手机制造商也许会释然许多。
那么,在智能手机业正在步入的同质化时代,如何去打动自己的上帝——用户?相信每一个智能手机的市场参与者,都在日夜思考着这个问题。而纵观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的快速的风云变幻,不难发现手机制造商们探索的步伐其实从未停止过。尽管大多数探索都证明是失败了,但谁也无法否认“试错”的价值和意义。
一度陷入白热化的“核战争”,最终让手机制造商回归到用户体验这个生存之本上来。然而,如果没有这场“核战争”,也许手机制造商、尤其是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改变“性能与参数至上论”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大与iPhone这一引领者之间的差距,令追赶之路变得更加漫长。
与“核战争”类似,“价格战”也是进入同质化时代的智能手机市场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对于用户而言,自然会高举双手欢迎“价格战”的到来,因为这将带来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对于产业而言,“价格战”则会发挥大浪淘沙的作用,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笑”到最后。
与此同时,时尚牌、拍照牌、大屏牌,也都先后成为手机制造商使出来的“招数”。无论收效如何,但至少能够证明一点,那就是手机制造商探索的热情不减、激情不退。只要能够保持这份激情,就有希望让明天再出现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机——也许称之为移动智能终端更为贴切些,因为谁都无法保证明天用户热捧的智能设备,依然还会被叫做手机。
多核就了不起吗?
业界一度以“核战争”来形容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多核之争。正像军备竞赛一样,各路厂商都在冒着推高成本的风险,进行意义不大的无聊之争。彼时,也曾唬住一众百姓,但现在似乎都在有意回避自己的产品是“几核”的话题,仿佛那是一个低端竞争者才会有的姿态。
在今年年初,三星发布号称拥有八核的S4时,对于这一“噱头”却避而不谈。“谈核数已过时,讲核数已低端,因为只有低端机还在用核数当卖点。”高通一位高层如是说。的确,我们承认从单核到多核,智能手机的运行速度和处理性能是在提高,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最在乎的是这些“核”能不能对其有所裨益,他们不会为不需要的鸡肋买单。他们更关注体验。
事实上用户很难体会到四核相对于双核的区别。由于多核带来的高能耗,很多情况下四核是在低频双核甚至单核的状态下工作的,而这也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应用体验。有专家指出,从硬件结构看,架构特性和制造工艺才是决定性的指标;从使用体验看,大多数双核手机在流畅度上与四核手机并无显著区别,甚至A5芯片的性能还能领先某些四核机。多核与否并不能决定处理器的品质,更不能直接挂钩使用体验。
当然,不争“核数”并不意味放弃对处理器的创新,手机厂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做优化与升级。在最新发布的苹果iPhone 5s中,我们看到它的A7处理器采用了64位架构,并在与iOS 7内置应用程序匹配方面有所优化,苹果还为A7处理器增加了一个协处理器M7,专门用来测量来自重力加速器、陀螺仪和指南针的数据,健身应用可以直接读取M7处理器的数据,并且M7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这样走路、跑步和开车时,在WiFi打开的前提下就不会提示加入经过的新的无线网络,方便了用户。
总而言之,多核没有什么了不起,做好应用才是核心!
像素越高越热卖?
诺基亚推出了后置4100万像素摄像头的Lumia 1020手机,目前在中国的首发价格为5999元。乍看到这一消息,笔者为4100万像素所震撼,但同时心里也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一部手机,像素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不可否认,高像素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拍摄效果。据官网消息,得益于强大的镜头以及完善的软件支撑,Lumia 1020的拍摄效果不亚于一部普通的单反相机。但是,这样一部手机是否是大多数用户需要的?且不说国内高达5999元的售价不是一般用户能够承受的,由于配置了可以伸缩的高清摄像头以及氙气闪光灯,Lumia 1020的机身厚度达到了10.4mm,比2013年发布的主流高端手机都要厚。虽然对于Lumia 1020本身而言,这一成绩已经堪称工程设计上的奇迹,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却无疑会在便携体验上打折扣。
同时,Lumia 1020采用的是WP8操作系统,目前该系统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偏低,这被认为是影响Lumia 1020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相比较Lumia系列其他产品,Lumia 1020在硬件上的提升也并不明显,而且还有评论认为Lumia 1020在后盖设计上不够美观。综合看来,作为一款以高像素为主打的手机,Lumia 1020有突出的亮点,但是也有缺陷。而综合比较之后,有多少用户会为了4100万的像素而掏上5000多块钱将其收入囊中,还真是要打一个问号。
在拍照应用流行的今天,手机拍照功能或者说手机像素正在成为厂商们主打的卖点。6月,后置1600万10倍光学变焦的三星手机Galaxy S4 Zoom发布;8月,中兴主打拍照性能的nubia Z5 mini在全球发布;9月初,索尼也正式发布了2000万像素的旗舰拍照智能手机 Xperia Z1……这让人仿佛看到一场以“拍照”为名的战争,正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拉开序幕。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并不意味着手握“最高像素”的厂商就会得胜,因为手机拍照体验的好坏并不仅仅由像素决定,同时还会受到感光元件、屏幕分辨率、软件,甚至处理器和内存空间的影响。对消费者而言,仅仅为了拍照这一性能而购买一部手机不会成为主流,手机的整体性能、综合性价比,以及品牌影响力都是左右选择的因素。
屏幕越大越好用?
苹果新品iPhone5s和iPhone5c的发布引发了又一轮的网络吐槽狂潮,颜色、名称、价格皆是网友们调侃的焦点。这不禁让人回忆起苹果公司的上一款产品iPhone5发布时,也同样在网络上遭遇了吐槽高潮,焦点集中在屏幕。iPhone5的屏幕更加瘦长,网友们不禁联想到了iPhone10是不是会变得像荧光棒一样长。
网友们的调侃之语,充分暴露出当下智能手机在屏幕设计上的乏善可陈。除了更长、更宽、更大,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大屏幕固然有好的方面,显示更加清晰,可进行的应用和操作更加多样化,体验更加接近平板。然而大屏幕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它忽视了手机作为随身通信工具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携。
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在浙江一条高速路上,一名司机开车时手机响了,他用的是5.3英寸的大屏幕智能手机。司机一开始想用右手大拇指接电话,但屏幕过大,他划了好几次都没接通。于是,他腾出双手来接电话,没想到车子突然失控,一头撞上了路边的护栏。当然车祸的最主要原因是司机违规在行驶途中接电话。然而这则新闻也说明了一点,当下手机屏幕是不是大到了不方便的程度?
曾经一手“掌”握,是手机作为通信工具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现在大屏幕风潮的兴起,让手机越来越无法“掌”握。经常会看到地铁上,人们用大个头的手机接打电话似乎和当年的“大哥大”有一比。智能手机作为一种电子消费产品,设计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屏幕是大还是小,最终取决于人们的使用需求。过分追求大屏幕牺牲便携性,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各大智能终端的生产厂商也应当多思考一下,除了一窝蜂地追求大,是不是应当在屏幕设计上拿出更多的创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颜色越多越时尚?
当智能手机在功能和技术等内在表现上,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时,如何才能让新产品脱颖而出?为此,包括苹果、摩托罗拉在内的一些手机制造商,开始打出“时尚牌”。
苹果在9月11日凌晨发布的新品iPhone 5c和iPhone 5s,颜色多样化无疑是一大亮点,彻底改变了过去iPhone“非黑即白”的形象。其中,iPhone 5c提供绿、白、蓝、粉、灰五种颜色,同时苹果还为5c打造了颜色更为丰富的“洞洞款”保护壳。iPhone 5s则新增添了金色版。
与苹果类似,希望借助最新款产品Moto X重新赢得用户的摩托罗拉,也将可以定制的颜色、木头等非常规材质、个性化镌刻等“时尚元素”,作为Moto X的一大卖点。
显然,提供多种颜色已成为手机制造商们实施时尚战略的重要抓手。但问题是,颜色多就够时尚吗?就能赢得更多用户吗?
客观来看,颜色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时尚元素。例如,设计咨询公司Ammunition创始人、苹果公司前工业设计主管罗伯特·布鲁纳就表示:“随着某些东西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变成大众商品,人们就会寻求更加表面化的设计元素来实现差异性,而颜色是最经典的元素。”
但是请手机制造商们别忘记,只有采用用户喜爱的颜色,才算是真正打出了“时尚牌”。
事实上,iPhone 5s推出的金色版,多少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引发了网友的大规模“吐槽”。苹果的出发点,在于契合亚洲市场的需求,用炫目的金色来博取印度、中国消费者的欢心,因为能够保值的黄金,在亚洲市场一直处于热销之中。然而,路透社却通过采访发现,金色并非中国iPhone用户的最爱。“俗气”、“很傻”、“很丑”,这样负面的形容词均被用户拿来形容金色版iPhone 5s。
由此可见,要打出漂亮的“时尚牌”,谁都需要不停地探索……
低价与服务如何兼顾?
号称“千元神机”的红米手机已经以799元的价格问世。小米以一贯的饥饿营销策略,又一次引发了用户网上预订的热情。然而,价格永远没有底线。深圳某公司董事长徐国祥在红米发布的同时在微博上宣布,公司将发布同等配置的产品,“正联合电信、百度、京东、迅雷等小伙伴,在9月份发布一款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将比红米便宜1块钱!”
显然,智能手机在经历了初期的爆炸式发展之后,开始进入调整冷静期。随着产品不断成熟,价格调整是必然,价格战也无法避免。物美价廉的千元智能机在喊了多年之后,终于要见“真章”了。然而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对厂商来说,千元智能机的确面临很大的盈利压力。“硬件赚不到钱”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厂商们的共识,因此他们也提出了“靠软件挣钱”、“靠服务挣钱”的口号。
“靠软件挣钱”的一大途径就是应用商店。在iOS和安卓两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分庭抗礼的形势下,连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都无法获得突破,更遑论其他的操作系统。无法掌握操作系统,无法掌握应用商店,如何“靠软件挣钱”?当然厂商也有自己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收取App的预装费。如果某App想内置到手机中,就需要向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强制预装,显然消费者并不会太喜欢。千元智能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智能手机的普及,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然而价格的下降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前提。如何保质又低价,才是消费者真正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