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侵袭下,原本持续扩张的中国手机市场来了个紧急刹车,包括诺基亚、三星、天宇、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在内的手机厂商,市场增长率较以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市场的不景气,延伸到手机渠道商身上,则有了一种悲壮的意味。在前段时间曝出的山东济南40家渠道商高调联合拒卖诺基亚手机事件发生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此次事件表面上是渠道商嫌挣钱太少,本质上却反映了整个手机产业链在微利生态下,如何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以及寻求相关突破口的问题。
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在手机分销渠道中力量的逐渐壮大,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捆绑式销售越来越频繁,迪信通、中域电讯等大型手机专业连锁的强势扩张,再加上手机行业的利润不断降低,许多手机渠道商正面临何去何从的严峻考验。
“新形势下的手机渠道,不能再沿袭以前旧的操作模式,而应该进行价值链的重新塑造。”在谈到目前有些手机渠道商为了追求利润和短期效益,利用串货来维持公司运营时,一位行业资深观察家认为那样并不可取,而应该以更好的模式,换取公司的健康发展。
尽管关于“山东济南40家诺基亚经销商停止销售诺基亚手机”的新闻,将手机渠道商与诺基亚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但是,著名市场研究机构GfK亚洲公司营销总监周群认为,这种问题,不仅仅是手机行业,在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中,都普遍存在,无非是渠道商想在厂商之间,谋取一种利益最大化而已。“厂商和渠道商之间,永远都在寻求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但真正的平衡点,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是不会存在的,因此,厂商和渠道商之间的博弈将会永远存在。”
以消费心理学为研究方向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齐平认为,诺基亚的做法是在维护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目的是稳定市场价格,从而维护这个销售网络。“之所以经销商的反应如此剧烈,是由于诺基亚的做法过于刚性。”现在诺基亚采用的更多的是一种诱导性加强制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往往会为双方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其实诺基亚可以更人性化地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采取事先告知、警示提醒等措施来达到目的。同时,作为经销商,也应该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有义务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