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统一家庭网络标准的G.hn在今年10月终获面世,虽然该标准自2006年启动以来一直争议颇多,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相关厂商早早就此布下棋局。2008年5月,浩博科技(CopperGate)宣布完成了对科胜讯系统公司HomePlugAV(电力线通信标准)技术的收购,这意味着浩博科技继拥有HomePNA(同轴电缆和电话线标准)技术产品之后,其芯片解决方案在现有三种家庭线路上都将能够实现数字宽带内容的传输,这也为其开发G.hn标准产品埋下了伏笔。
G.hn标准产品倒计时
目前,上述三种家庭线路是家庭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ITU提出制定G.hn标准,即意在以统一的解决方案通过三种线路来传输网络流量,进而允许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仅使用一个家庭网络芯片。此举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此前一种线路对应一种芯片),还将简化运营商和消费者安装家庭网络设备的过程。
据了解,10月9日,ITU-T第15研究组批准了G.hn标准的物理层和架构组件,而数据链路层仍需要批准,ITU方面预计将在2010年5月完成标准制定的全部工作。推广G.hn标准的组织HomeGrid论坛称,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将在2010年上市。浩博科技大中国区业务拓展与支持部门总监邱圣哲表示,浩博科技的芯片组技术产品今后将基于G.hn标准开发生产。
家庭宽带市场有待深度挖掘
“家庭宽带”无疑是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的市场,但是对于其接入技术的现状而言,却面临着“两头宽中间窄”的局面。城域网乃至最后一公里的网络传输速度已经足够大,用户终端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已经足够快,但是从“最后一公里”到家庭住户“最后一百米”的传输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家庭内部的联网需求也开始显现出来,厂商(包括芯片制造商、家电制造商、通信产品制造商、计算机生产商等)和运营商(包括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等)也都把家庭联网看作是延长宽带价值链的必然选择。
据邱圣哲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IPTV用户已经超过2200万,预计2012年则会增长到1.03亿用户。而DSL/FFTx则已超过3亿用户,从去年起增长率为30%,而付费电视已经超过7亿用户,2013年增长则会到14亿用户。这些都是家庭宽带接入和家庭网络的现实基础和市场潜力所在。
EoC适时切入中国市场
目前,促成中国市场宽带接入技术多元化选择的因素正在显现出来,这给如浩博科技这样的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一方面,广电系统基于网络双向改造的宽带接入业务正在推进当中。邱圣哲认为,“EPON+EoC(以太网数据在同轴电缆传输)”是最适合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模式。另一方面,自去年中国电信运营业重组以来,运营商在固网宽带接入资源的占有上并不平衡,特别是中国移动。目前,中国移动部分地方运营商尝试与同地广电部门合作推出“有线通”宽带业务,其中便是利用后者的同轴电缆资源。据了解,这种模式已在扬州、无锡、苏州、泉州、福州等城市推广。
邱圣哲表示:“浩博科技的HomePNA解决方案是当前市场上最快的EoC技术。”今年10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浩博科技的CG3210M芯片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有效吞吐量至160M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