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1/6 11:08

宽带接入将成市场新热点

中国信息产业网  姚传富

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重组工作的尘埃落定以及3G牌照发放时间的明朗化,2009年电信行业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多数业内专家认为,在电信市场全业务运营格局形成之后,宽带接入有望成为2009年新的市场热点,成为继3G网络建设之后又一个大放异彩的技术领域。

全球宽带接入继续加速

市场咨询公司PointTopic近日发布的全球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宽带市场稳步前进,FTTx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地区差异仍然很大,亚洲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目前,DSL、FTTx和有线宽带仍是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从DSL、有线宽带和FTTx的分地区普及情况对比来看,西欧的DSL用户在全球所占份额最大,有线宽带则是北美采用的主流技术,FTTx在亚洲地区最受欢迎。大约85%的FTTx用户集中在东南亚以及亚太地区。FTTx用户规模较大的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以及韩国。其中,中国FTTx用户达到1380万户,日本为1050万户,韩国为460万户。从用户数的变化来看,很多地区对FTTx的使用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观察若干季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增幅最高的是北美地区,用户规模从170万户增长到202万户,增长幅度高达16.24%。亚太和东欧地区的增幅则分别是7.85%和7.59%,西欧地区的增幅只有6.79%。

DSL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线接入技术之一。根据DSLFORUM公布的信息,截至2006年6月底,全球DSL的用户数已达1.64亿,其中中国的用户数高达3330万,居世界第一。DSL技术从最早应用开始,到目前已有8年的时间,网络业务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改进。1999年ITU-T颁布了第一代ADSL标准,随后二三年,该技术逐步发展成熟,在解决了工艺、互通等方面的问题之后,使ADSL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第一代ADSL技术在业务开展、运维等方面仍然暴露出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ITU-T于2002年5月又通过了新一代的ADSL标准:G.992.3和G.992.4,且在此基础上,扩展频谱的G.992.5标准也于2003年1月通过。人们通常把G.992.3、G.992.4和G.992.5标准称为第二代ADSL技术。第二代ADSL技术又经过二三年的改进,特别是ADSL2+技术解决了互通性的问题,使ADSL于2006年再次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ADSL2+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ITU-T还迅速推动了VDSL2标准的制定。尽管很多人对VDSL2技术的应用前景怀有疑问,但由于VDSL2技术在双向对称性和短距离范围内的高带宽性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VDSL2在频率使用到30MHz时,传输性能可实现对称100Mbit/s),又让人们有了几分期待。特别是VDSL2与ADSL2+的兼容性,使业界对DSL技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即在VDSL2标准成熟前可以优先发展ADSL2+技术,待VDSL2技术和标准成熟后,再平滑过渡到VDSL2解决方案。可见,VDSL2将是ADSL2+之后DSL技术重点发展的对象。

PON技术渐成主流

PON技术是宽带光接入技术的主流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历了不成功的窄带PON和APON技术阶段,目前所使用的多是EPON技术。EPON继承了以太网技术的思路和特点,可以简单、易扩展、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速IP业务,但对TDM业务的支持能力比较弱,在OAM、QoS、安全性、保护等方面的规范也较简单或未作规定,因此宽带光接入技术在今天大多为FTTB/C的应用模式(仅覆盖几十到几百户)。EPON的上述缺陷限制了它的规模发展,然而与EPON相比较,GPON标准则在QoS、OAM、保护等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善,尤其是在支持TDM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是FTTB/C理想的技术,但目前用来商用的芯片还较少,综合成本比较高。

EPON技术在我国初步部署

EPON技术于2003年由IEEE完成标准化工作,它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通过MAC层之上的点到多点控制协议(MPCP)来实现PON的点到多点传输方式,协议实现简单,但OAM(操作管理维护)能力稍弱。EPON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规模应用的PON技术,商用芯片和设备均较多,产品成熟度较高,成本不断下降,已基本解决接入IP业务时不同厂商OLT和ONU之间的互通问题,是现阶段PON应用的主流技术,在国外已有百万量级用户的规模商用。

目前,我国也已制定完成EPON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并且基本完成EPON互通技术规范,对QoS要求、OAM协议和可控组播等系统级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补充规定,基本实现了不同厂商OLT和ONU设备之间的IP业务互通。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都已经开始了EPON设备的规模采购部署。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