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建设以太网案例
移动终端技术是一个关键产业,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移动电话已经成为首选,或者说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通信工具的唯一选择。在农村地区,移动电话被逐渐认可为发展经济与带动交易的基础通信方式。
但是移动运营商却在两个对立的选择中徘徊:竞争导致的更低廉的价格与不断攀升的客户期待。手机内嵌照相机、音乐播放器及蓝牙传输已成为基本需求,而智能手机的功能——如数字电视(DTV)、移动支付、GPS导航、PTT对讲电话及无线互联网接入等功能正日趋完善。用户希望运营商能在保持低廉话费的同时提供更高的带宽,以支持此类新应用。
在满足商业需求及提供以太网解决方案方面,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在全球享有声誉。因此当MEF很快决定致力于解决不断增长的可扩容、低成本的移动回程需求时,我们并不会感到惊讶。
多亏了MEF的倡议,电信级以太网已被视为唯一可靠的,并能提供更高移动带宽的解决方案,而且不会提高主要回程技术成本。正如Infonetics研究公司的产业分析师Michael Howard预测:
“以太网是下一代移动回程网络的唯一解决方案。当考虑到风靡全球的iphone、Android及新一批功能强大的移动终端时,我们不难发现运营商正处于在低成本竞争市场上提供更高带宽的压力之下。传统的TDM与ATM回程解决方案成本过高,根本无法与电信级以太网的扩容性及其他优势相提并论。”
为何以太网有这个自信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呢?
移动终端技术的变化
移动运营商都面临着大众市场面临的同一个问题:消费者都想以不断降低的价格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图一显示了当我们转向移动多媒体与数据服务时收入与通话时间的线性关系开始脱落。优质服务的背后自然是高昂的价格,但是市场的想法却是:“我们还是等着降价吧。”
即使是在语音通信时代,系统也会过载,比如在大规模交通堵塞,或是火车事故时,大量用户会在同一时间同时给焦急的朋友和亲戚打电话。但是现在,如果用户传输图片和视频,或上网来寻求此类事故的解决方法,情况可能变得更糟。这不仅仅是带宽的问题,而是通信水平的不可预测性及对移动回程带宽的需求。
因此,回程技术成本就成为当今无线服务提供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他们需要依赖专线技术,因为公司大量投资于3G频谱拍卖,他们面临着进一步降低资本性支出的压力,于是专业回程基础设施成为首选。但是窄带TDM并不是好的选择,因为随着T1接近网络容量,网络性能下降了40%多。SONET在满足多样性需求方面并不适合,借助传统DS0分层能力规划模式,TDM域的容载量可达1.5Mbps、45Mbps及155Mbps,但此模式在满足IP需求方面作用不大。
基于其HSDPA/EV-DO的网络部署,运营商在每个蜂窝基站计划约4条T1/E1回程线路, 而为满足未来需求,还需10多条此类线路。到2006年,许多案例中的年度回程开销已经上涨了15% – 25%,而且蜂窝运营商的运营边际成本情况将会继续恶化。
TDM是基于固定容量端口的技术,无法在许多IP应用案例中的短期容量变化时进行有效的扩容。TDM只支持固定QoS上的一种服务,而IP支持CoS/QoS并根据包及应用的优先级衡量支付意愿。TDM信令是静态的,而IP通信业务是动态的。虽然TDM可以保证带宽,但以太网却是为需求的扩容而设计的。TDM端口容量固定在1.5mbps,但IP则可以在Kbps与Mbps两个量级之间变化。虽然DS1/E1在传输、测试及在SONET上运行时能满足TDM不断增加的需求,但其仍不是TCP/IP域最合适的技术。
在快速发展的商业领域,缺乏灵活度是一个弊端。老一代的端点设备是为单一目的设计的,需要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地更新换代,若没有协议转换则无法支持新的IP服务。继续依赖SONET就意味着投资于呆板的技术,其实这样的环境已经获得了兼备TDM及IP的多功能技术更好的支持。
IP按需扩容的能力对支持新一代智能手机的新功能方面非常重要,例如远程文件管理及多媒体应用融合等功能。无线移动性需要按带宽需求实时变化且具有丰富媒体应用的架构。服务运营商可能要在实时扩容方面接受更高的要求。
随着10Mbps替代了1.5Mbps,100Mbps取代了45Mbps,为何未来的部署都要低于1000Mbps呢?难道今天的资本不会更好地导向迁移技术,同时兼容传统应用并完美的适合未来系统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