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喜欢不喜欢”才是衡量三网融合时候成功、是否有益的唯一标准。三网融合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既是出于国家战略考虑,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考虑,并非为某一部门的利益大开绿灯。三网融合提高的是群众的利益,请将部门利益放一放。
部门利益请先靠边
每年的两会总能带给大家好消息。上周六,全国人大代表、工信部部长李毅中透露争取4月底确定三网融合双向进入的试点方案希望5月能够批准实施。据介绍,目前工信部正和广电总局积极制订方案,其中明确了电信企业如何进入广电网络以及广电机构如何进入电信网络。试点期间将先选择试点地区再选择试点企业最后确定相关试点细则。李毅中表示,从目前到2012年都是试点阶段。
从两会传来的消息既让人欢喜,但也让人忧心。喜得是三网融合的关键一步正在迈出,在不久的5月将可能进入融合的实质性阶段。大家希望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愿望将得以实现。忧的是,在加速推动三网融合之时,部门利益这座大山何时才能搬除?
久拖不下,议而不决是三网融合这些年发展中面临的尴尬。而李毅中部长所说的将在5月实施的方案中,需明确的仍是广电和电信之间如何进入,这也显示出部门利益平衡的艰难。三网融合之所以喊了很多年而进展缓慢,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市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行业分隔。
对于未来的三网融合大局来说,绝对不会是广电或是电信一家的独角戏。尤其对于多次阻挠电信IPTV进入的广电,如果继续坚持“不合作”态度,那么类似广西的“叫停门”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所以,发展三网融合,请把部门利益放两边,而将群众利益放在中间。
3月8日,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和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签订《局市工作会商议定书》。黄奇帆市长表示,将以广电网络为中心推动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支持重庆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试点以及高清电视、网络电视台建设等内容。而对于利用网络推动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着墨不多。
民意先行的缺失
为什么要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国家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国内经济发展之需而提出的国家战略,说到底,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受益的最大方。此前的政策导向就像是出现了偏颇的天平,在摇摆中平衡两个体系的利益,却忽视了是保证用户享受现代融合信息服务的利益。在各方面激烈争论中,谁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话题的焦点,唯独三网融合最终面向的广大用户的利益成为被冷落。
三网融合的战局一直以来都缺少来自市场、民众的实际参与,而这才是决定三网融合成败的根本。从国外看,三网融合一直是以市场推动为主,融合的关键是创新出的信息服务为用户所需要。诚然,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这种利益平衡有时难以避免,这是国家推进三网融合中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难题,只是我们不要在平衡这种部门利益的难题中迷失了根本的问题,即对用户的利益的保障。
毕竟三网融合这个大盘子不是那一家可以“大嘴吃四方”的全部包揽,从英美日韩等国实行三网融合多年的国家经验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一家独大。面对人们日益丰富而多元化的信息化需求,利用自身优势拓展业务和应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赢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谁掌握了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数据整合技术、方法,谁就将最终胜出,而不是单纯的利用政策或是法规,死死绑住消费者。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一家独大的垄断最终只会使消费者越离越远。
专家代表建言融合监管
对于三网融合如何发展,人大代表和各方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认为,“三网融合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进展不是很理想,之所以如此,除受限于技术条件、行业管理体制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判断等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无法可依。”因此,他提出了立法先行的观点,即在尚未颁布的《电信法》中对三网融合的各方职责义务和权力将以明确界定,同时建立融合监管的机制,从而保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对于融合监管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相关部委应以统一监管框架和配套政策制度来保障与引导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成立跨部委监管机构,促进三网融合。
李东生建议分三步走解决三网融合问题:首先成立国务院跨部委协调机构;第二步,取得一定经验后实现实体机构融合,分别处理广电和电信监管渠道;第三步建立独立的大监管机构。
“由于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多年来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成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著名通讯专家徐祖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到,三网发展的‘规划统一’。然后才能是监管合一。”从规划上,就将各部门统一,是徐祖哲三网融合必须要从“头”做起。
国家推进三网融合并不是为了满足或是平衡一个或是几个部门的利益,其追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是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因此要平衡,首先得平衡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某个部门的利益。群众满意才是衡量国家推动三网融合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