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0/24 10:10
专家谈NGN到IMS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0
0

主持人:首先介绍一下这场圆桌论坛的嘉宾,中国网通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的陶雄艳副总工程师,上海阿尔卡特网络融合业务集团万志坤、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全国运营商业务部网络方案总监张静。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NGNIMS的距离到底有多远,首先请各位专家谈一下现在软交换发展的情况,各位认为是什么样的趋势?

万志坤:本身软交换这个技术对传统的电力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改造的一个非常理想的技术,尤其对固网是业务增值的一个非常好的增值手段。这个背景之下运营商有很大的投入,目前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而且不管是固定还是移动都大规模的部署。包括国内和中国网通包括各省的本地网都开始在大规模的运营。应该说这个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而且已经达到了网络优化和网络增值的目的。

主持人:对于软交换现在有一种说法,运营商虽然在做,更多的是因为PSBN网络比较老了,该更新换代了才上软交换,但是真正软交换能有多少新业务,给运营商带来增值空间,还是存在疑问的,这点陶总怎么看呢?

唐雄燕:确实软交换业务是替代一些老的业务,重要的业务中心还是话音业务,就是把话音业务由PDM转到了IP节约运维上的成本。在业务创新上面相对来说因为软交换更多的还是关注话音业务,所以业务增值方面也是话音业务方面的增值,带来的可能就是用户数据库的集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增值,更多的是基于话音业务的增值。

万志坤:补充一下,谈到软交换不得不提NGN这个概念,实际上任何新技术出来都有一个过渡期望的阶段,对这个技术充满期望,给它附加很多意义,经过一段研究大家会回归理性,实际上最适合做什么东西?软交换有走向了这样的历程,回归以后我们会发现最最适合的就是网络优化和话音业务的增值。从理智角度来看它已经达到了这个期望,运营的非常好。

主持人:现在一种新的观点,IMS它可能在业务上面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新的增值空间引用对商业模式更加有利一些,请各位专家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国内在IMS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

唐雄燕:IMS从它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来它就是一个IP多媒体的制式还是有比较多的多媒体业务的应用。有关这方面国内运营商一直在积极的跟踪、测试、研究,对这个技术来说运营商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认为它也是代表着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我想以后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些试点逐步引入IMS的技术和业务。现在还是处在初始阶段,很多工作刚刚开始。

张静:关于IMS这种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平台可能理解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看IMS的引入到底是什么,固网运营商现在有几个比较大的威胁和挑战,有几大类:

第一个就是移动固网替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二个,现在有关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们认为如果固网运营商详突破需要找一个平台面对共同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IMS可以从某个层面上完成这使命。因为现在互联网模式已经越来越流行,年轻人热衷于上网聊天,用即时消息,用Skpey通话,所有这些固网运营商想提供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互联网运营商用免费的话音提供服务,收入靠广告。IMS给了固网运营商一种方式让它来寻求自己新的模式,我们认为IMS更多的是一种商务模式的转变,而不是单单定位于某种技术。单谈技术来说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IMS是一个平台,能够综合的帮助运营商重新定位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万志坤:我比较同意张总的意见。大家如果在展会走一圈会发现每个厂商和运营商都在讲IT转型,IT转型当然是好的,我在一个IP网所有用户都在一张网上,这个用户真正属于谁不一定,因为IP化的网络边界被打破了。以前可能无线有基站就锁定了一个用户,但是IT化了以后所有的用户都在一张大的IP网上,这时候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业务才能获得用户。IMS确实能够基于宽带提供个性化的业务,第二它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业务。第三,它能够把运营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因为跟互联网竞争一定得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包括MSN没有网络为什么业务能做的那么好,运营商有网络反而在宽带业务方面不得不坦率的说不是很好。这就是很矛盾了,有网络,这么大的用户群,怎么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是IMS的作用。

唐雄燕:我的理解IMS为运营商构建了一个融合开放的业务环境,这个业务环境也是为运营商的开放环境奠定了基础。融合能够把话音业务、视频业务、数据业务等等进行很好的结合。这些结合可以进行一些业务的创新,从中间形成一些差异化的服务,所以它更多的是杀手级的业务环境,为将来的业务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主持人:IMS是运营商的一个平台,但是就我来看现在IMS虽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但是真正能够带来哪些业务?现在能够看到一些前景的业务能不能请几位专家介绍一下?

万志坤:IMS它第一步能够提供的就是宽带多媒体业务,这个业务更加强调业务体验。可以借助网络的信息,比如位置信息,用户在线的状态加进去一些增值业务。本身IMS网络并没有忘记传统的已经在行为的业务,可以通过仿真或者模拟的方式提供通信网络。所以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它是业务非常丰富的。

领域它也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业务。

张静:因为IMS终极目标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设施或者设备上提供同样的应用,这是一种广义的MSN或者是对用户来说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你。基于这种方式IMS框架是支持运营商提供这种应用的。比如加拿大的一个运营商提供的是把语音、互联网、群组放在一个网络上,我们也希望IMS提供通信类的业务,有几个要素组成,有语音、信息、群组等,任何应用都可以调用,这是一种平台的方式。它是一种平台类的东西。

另外举一个例子,现在国外有一些运营商提供了非常个性化的业务,这对固网运营商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比如澳大利亚有一个运营商推出宽带的接入,打电话可以上网,在网络内可以提供免费通话,这样绑定了启动固网的业务。是超越两个网络之间的,这种东西比较难做,但是用了IMS之后就比较容易很容易的把固网和移动的业务绑在一起了。这些都是IMS这个平台的能力来支持的。IMS是国际标准的东西,运营商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架构,这样为运营商以后提供更丰富的业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唐雄燕:IMS是一个新生事物,应用也刚刚开始,业务创新也是刚刚处在开始的阶段。今天的展览会上我也看到了很多制造商在IMS上展示了很好的业务。互联网的很多业务都是可以在IMS这个平台上提供的IMS这个平台可以把通信的业务甚至跟企业的一些IT应用进行紧密的结合。我还看到今天有一些厂商也展出了一些基于IMS IPTV的业务,很多业务在IMS融合的平台上进行提供,在中间进行一些业务的组合,从中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业务。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IMS主要是用于企业的应用。像爱立信和北京网通也做了IMS的CR网,也相当于企业IMS的应用。下一步我们希望IMS能够实现固定和移动的融合成为固定和移动业务过渡的一个平台。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敏感,现在有一个观点软交换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部署,IMS增加了一个子级,这样的话是不是会在国内延缓IMS的部署呢?

唐雄燕:软交换的发展下一步场景可能会成为NGN里面的仿真子系统它跟IMS是并列的关系,因为IMS更多的是解决多媒体业务。这个完全取决于市场对业务的需求,一旦市场有更多的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必然会采用IMS技术。软交换部署主要还是解决话音增值业务这块的问题的。

万志坤:软交换和IMS两个技术和模式是完全没有冲突的。因为它们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软交换就是定位于传统网络的优化,话音业务,IMS就是宽带的,多媒体的、融合的跨网络的业务架构。所以这两个是完全没有冲突的,我们谈笼统的NGN是两个阶段有先后之分,技术上没有依赖关系,而且部署来讲不一定是这样的阶段关系。部署要考虑运营商自身的长期战略目标,如果说NGN软交换的部署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投资额度可能会受这个影响,软交换可能是近期业务目标和优化网络、优化成本,怎么发展话音业务。IMS是长期目标,是看将来的网络怎么样提供跟网络无关、接入无关的纯业务。实际上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能会受投资的影响。但是长期和短期的角度考虑投资更重要的要考虑一些长期的东西,就是IMS,它是可以投资的。

张静:非常同意万志坤专家的意见。IMS这种技术取决于市场的定位。IMS这个技术它可以定位于传统的家庭用户,也可以定位于企业用户。现在软交换定位接入对宽带而言我们认为目前市场上企业接入应用可能更多一些。

举个例子,在NGN提供窄带比较在行,但是IMS可以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如视频通话,对办公室而言就非常方便,这种东西都是企业用户所需要的,所以并不跟软交换冲突。

比如咱们现在谈软交换如何演进?这也相当于是IMS底下接入的一部分,虽然IMS还有其他接入,比如WiMAXWiFi都可以,所以它们并不矛盾,只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