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2/5/7 07:50

WLAN低价之殇:劣币驱良币

通信产业报  卢子月

对于WLAN厂商来说,没有哪家不愿意进入运营商集采名单。相比于企业级采购,运营商的采购可谓是大手笔。几乎每次招标都是几十万AP的规模。2011年,中国移动共采购WLAN设备120万台。2012年官方公布的数字为129万台,但“每年移动招标都会超过公布数量,预计今年采购200万台”。

然而,所有的WLAN设备商都知道,运营商市场这块大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国际知名厂商思科、Aruba、Ruckus、Meru等全军覆没,在三大运营商的集采名单中绝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以目前中国运营商只注重低价的集采方式,我们根本没法参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一名国际厂商人士告诉记者。价格已经成为运营商WLAN集采最重要的因素。据悉,在中国联通的集采中,价格因素曾占到了评分的85%。“即使中了标,也赚不到钱,厂商只能砸锅卖铁。”

目前,很多国内厂商1个AP只卖100多元,而国外厂商则要卖到2000多元。价格差异明显。为什么呢?一国内厂商人士表示,一方面,很多国内厂商与运营商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手里握有运营商的工程和运维项目,可以先把产品以低价卖给运营商,再在随后的安装工程和网络维护中把费用收回来。另一方面,国外厂商往往在研发方面走在前面,因此研发费用比较大。而国内厂商等到成熟产品出来后再进行仿制,这样自然会少走一些弯路,研发费用也会相对比较小。

这是否意味着低价是合理的呢?降低价格,厂商只有从产品成本找利润。“目前,中国运营商的集采就是一个剔除良品的过程,只有价格极低的厂商才可能中标。”一国际厂商人士表示。一些国内小厂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并不高,甚至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例如为设备换取比较简单的芯片。但是,它们的产品价格却要低很多,还是会得到运营商的青睐。不少原本专注于室分系统和直放站的厂商也加入到WLAN产业链中。

业内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小厂商以质量较好的产品参加检测,中标后,等到合同真正落地时却以次充好。“没办法,这些都是运营商集采惹的祸。”一国内厂商人士表示。

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在三大运营商中对于产品的检测最为严格,中国电信也在最近的集采招标中增加了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运营商虽然已经习惯了集采的方式,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即使是WLAN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到时候运营商还只重价格、不重质量,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