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RWP5D工作组第6次会议是一个结论性的会议,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做准备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主任万屹在接受通信产业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基本策略:融入主流
万屹告诉记者,目前在3GPP中,由我国提交的LTE-Advanced(以下简称“LTE-A”)TDD文稿数占LTE-ATDD文稿总数近50%,我国提交的LTE-AFDD文稿也超过了10%的LTE-AFDD文稿总数。中国针对4G标准提案的准备工作早在十年前启动,如“十五”期间的Fu-TURE计划对B3G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200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IMT-Advanced推进组,国内所有运营商、设备商、研究所、院校等均参与进来。
2007年下半年,中国政府面向国内组织开展了4G候选技术方案征集,在对近600篇技术方案分析评估和试验验证后,逐步形成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我国参与4G标准制定的基本策略是:积极融入国际主流标准;主要方式是:积极参与3GPP和IEEE等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万屹表示。
同时,我国科研技术专家一直积极参与ITU等各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仅3GPP无线接口物理层一年就有十次会,基本每月一次。”万屹告诉记者。大大小小各类会议包括前期准备文案和预期应对策略等,会上全面的技术问题沟通、专利协调、争议解决,会后总结等各种繁琐而细致的流程。“我们是‘开门做标准’,TD-LTE-Advanced是通过3GPP组织、由我国主导、全球各大运营商设备商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有利于后期的产业发展。”万屹指出。
大产业大博弈
事实上,4G提案提交与各国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有着明显关系。例如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DoCoMo和第二大运营商KDDI分别支持LTE-A和802.16m,因此日本基于LTE-A和802.16m分别提交了两份提案;韩国力推WiMAX,提交了基于802.16m的提案,但申明支持LTE-A。各自有所侧重。
LTE-A和802.16m的竞争局面不可避免,下一阶段的竞争将更体现在3GPP和IEEE两大标准组织之间。本次会议,IEEE考虑后期产业发展,曾试图将802.16纳入4G提案,这就包含了802.16d/e/m等系列技术。“直接争议主要在后续的技术评估过程中。明年10月ITU最后确定4G标准,谁留下?谁出局?那时争议会更激烈。”万屹说。
而对比LTE-A和802.16m现状,万屹表示,双方背后存在很大的博弈。LTE-A占据明显优势,但不太可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两大类4G候选技术提案基本技术原理一致,在文本制定中互相有所借鉴。“主要差别在于背后的产业链,LTE产业规模相对较大,产业布局好,这是非常明显的优势。”万屹向记者分析,目前LTE-A得到国际主要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广泛支持。围绕3GPP标准组织为核心,GSM协会、NGMN等一系列外围组织正致力于LTE-A技术推广、运营商间沟通、终端设备认证开发、互联互通测试等工作。802.16m的产业链比较弱,但也获得不少运营商和厂商的支持。
“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要宣传推广TD-LTE-Advanced技术优势,争取更大范围的支持和参与;二要力争在评审中体现我国技术实力,对其他4G候选技术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审。”万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