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移动宽带的技术载体,从3G到HSPA、LTE乃至WiMAX和UMB,都在2008年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的是水到渠成,有的是渐成风潮,有的尚留悬念,有的则选择了退出。移动宽带经历了2008年的演变,棋局已大体落定。
后3G局势明朗
2008年,全球3G商用事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HSPA网络部署进一步加快,而后续的HSPA+也在这一年被众多厂商推举出来,并且它已经拥有了一个清晰的演进路线图。当然,它最终能否被运营商大规模使用,还要看LTE的产业化和商用发展态势。
LTE对战UMB,这是一场耐力赛,而2008年则成为了赛程的终点。距离2007年9月CDMA发展组织(CDG)和3GPP2共同发布UMB空中接口规范仅一年有余,今年11月份,高通方面宣布放弃UMB的商业化开发,其人员今后将被分派到LTE和LTE-Advanced等的开发中。
在3G后续演进的制式选择上,LTE和UMB的命运在这一年可谓水落石出。而在此之前,LTE阵营应该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一方面是NGMN的推波助澜,一方面是世界上一些主流CDMA运营商也开始转向LTE。
但是需要提醒诸位的是,这一变故并不意味着二者背后的企业将由此胜负立判。UMB与LTE在技术内涵上是异曲同工,高通在LTE技术领域也已浸淫多年,而高通在芯片上的多模、高集成能力也曾经是它独步天下的资本。正如当初发生在HSPA上的故事那样,虽然前期看似悄无声息,但是高通最终还是走在了其它HSPA芯片厂商的前面。应该看到,高通舍UMB而投LTE,并不是仓促所为。
WiMAX阵营曾经对2008年寄予无限期望。因为在2007年10月,WiMAX正式成为了3G后续演进技术的标准选项之一。
从单打独斗到成为3G标准“体制内”的一员,WiMAX走过了一条颇为曲折的价值重构之路。
不过等到它进到这个所谓的利益“共同体”之后才发现,自己基本上还是一个局外人,支持者与反对者并没有发生变化。技术标准和产业实施之间依然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也真应了那句话:标准只是一张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