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1/1 14:04
小灵通末路狂奔:千亿投资如何自我救赎
0
0

中国电信业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7600万个小灵通用户正在面临着一个抉择。根据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规划,累积投资达1千亿元的小灵通业务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意味着作为过渡性技术的小灵通即将走到终点,而前期进行了大量投资的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总共100万个小灵通基站会被逐步淘汰。

“价格屠夫”的前世今生

10月25日,原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将小灵通业务引入中国的徐福新在“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称,中国网通多年来共投资292亿元购买小灵通设备,中国电信为600多亿元,加上线路、配套共投资约1000亿元。徐福新痛心地呼吁:“我做过多年的运营商,最怕的是做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事情都搞不好。”

从1998年至今,小灵通在争议中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10年,用户数在高峰时逼近1亿,不过这一切已成明日黄花。

1998年,时任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赴日本考察,发现了PHS技术,即一种无线市话手机,具有话费低廉、单向收费等优势。徐福新眼前一亮,觉得如果把这项技术建在电信已有的固定电话网上肯定能火。随后几年中,在政府有关部门微妙的默许中,小灵通在中国遍地开花。原信产部只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大城市一直没有打破限制。直到2003年,由于当时固话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的困境,小灵通才开始全面解禁。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放号,当时被价格不菲的移动资费困扰的北京市民为此欢呼雀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小灵通”业务犹如一股价格旋风在全国电信市场势不可挡。

作为搅局者出现的小灵通,严重地打破了中国移动在无线市场一股独大的局面,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在竞争最激烈的2003年,由于小灵通的来势凶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增幅不足3%。为了反击,移动和联通推出了“套餐”、“打包消费”和集团资费。

但是,从技术上讲,小灵通濒临淘汰边缘,GSMCDMA两边夹击,3G时代即将来临,随着它们的资费的下降,渐渐小灵通失去了价格优势。2005年后,小灵通在市场上渐渐失宠。

“小灵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当初中国电信没有拿到移动牌照,为了弥补这个竞争劣势,引进了小灵通技术。但是现在中国电信已经具有了移动牌照,小灵通的消失已经成为必然。”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

当时,对于在用户规模上徘徊不前的固话运营商,小灵通的出现就像一个救世主,挽救了其业务下滑的命运。不过,随着竞争的升级,小灵通——这个固话运营商对抗移动运营商不对等竞争的超级武器终难逃厄运。2007年6月,中国移动的单向收费政策让小灵通业务处于生死边缘。这一年中国电信的收入增长率大约3%,而中国网通的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