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0/31 10:49
无线城市商业模式宜以政府主导
0
0

全球无线城市的建设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关键因素在于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建设无线城市,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无线城市已成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超过1000个。截至2007年年底,美国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大约为400多个。从总体上来看,全球无线热点、无线热区、无线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无线城市包括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广州、深圳、扬州等(见表1)。和全球一样,我国无线热点、无线热区和无线城市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且正在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基于WiFi、Mesh、WiMAX技术的无线宽带网络具有高带宽、低成本、灵活方便的优势,特别适合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欠发达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拥有无限商机。正是这股潮流,催生了一批如中电华通、艾维通信等新兴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阿德利亚、星矢科技、瀚迅、三山科技等相关的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并促进中国电信等传统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链。

无线城市商业模式宜以政府主导

表1 我国部分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需求与创新双轮驱动

为什么是在今天,而不是在“昨天”,全球出现了这股无线城市的潮流? 主要原因在于需求驱动和科技创新。

2005年11月16日,联合国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全球峰会”上指出:“信息社会的本质就是要创造、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使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能发挥人民的智能和潜力,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信息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建设一个低成本、无处不在的城域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宽带对地域和人群的全覆盖,并最终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回顾全球ICT产业的发展历程,20年前的主题是PC,10年前的主题是互联网,现在的主题则是无线移动。这就是客观需求,代表了必要性。而技术创新,则为实现这种需求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代表了可能性。基于WiFi、Mesh、WiMAX的新一代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就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标准,之后形成了产业规模。

从技术体制上,全世界的无线城市都赞成这样的结构:以光纤作为城域无线宽带网络的骨干和核心层;以Mesh或WiMAX作为中继和回传的汇聚层;以无处不在的WiFi作为最后100米的接入层,如新加坡iN2015要实现的Next-generation Infrastracture就是这样的体系结构。

终端也是无线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Forrester研究公司的调研报告指出,70%的WiFi用户在家里上网,25%在办公室上网,只有5%在室外依托城域无线宽带网上网,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终端的制约。最近市场上推出的WiFi接口的 Black Berry、苹果公司的iPhone、华硕的ePC以及一批MID终端,将对室外无线公共接入产生积极影响。目前,95%的无线上网用户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只有5%使用的是手持终端。不过,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据估计,两年内上述比例将会倒置。

技术创新、国际标准、产业规模、再加上2.4G和5.8G 的免照频段,为主要基于WiFi和Mesh技术的无线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可能性。据IDC估计,到2008年,全球预置WiFi接口的手持终端将超过5亿部。再加上大量成功案例的经验积累,新一代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实际上已经从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各方面做好了准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