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访
2013/12/17 08:16

康普:摆脱粗放模式 4G天馈建设需谋定后动[图]

C114中国通信网  陈宝亮

C114讯 12月17日早间消息(陈宝亮)三张牌照让4G瞬间成为超越一切都新闻热源,紧接着一个个围绕4G的宣传热点被引爆,而天线就是其中之一。日前,全球通网络基础设施方案的领导企业康普在上海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其对于4G时代无线网络发展趋势的判断。

2007年,50多岁的康普收购了70岁的安德鲁,并延续了始终由安德鲁保持的天线龙头宝座。 “截至12月5日,全球共建设立244个LTE商用网络,康普参与了其中绝大多数。” 安德鲁销售总监王胜介绍,在通信格局的不断洗牌中,康普一如既往地持续壮大。

70多年专注于天线领域,安德鲁似乎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强调自己的强大。在演讲中,王胜始终有意无意地提到:4G时代,天线更系统、更标准、更长远的规划,走出之前简单粗放的模式。


安德鲁销售总监王胜

谋定后动

事实曾然如此。在前不久的2013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马欣在其演讲之处就提出:“2G/3G时代,我们对天线比较简单粗放。天馈的重要性一度被‘遗忘’。”他举例介绍,前几年中移动2G的天线寿命大部分不超过3年,而国际运营商的2G天线寿命基本都超过10年。

而在3G时代,运营商对于网络的态度也是“先覆盖、后规划”。这给后期发展埋下了隐患,因为缺少规划,天线的共站、管理变得很困难。而影响更严重的是,由于缺少对容量、干扰的规划,用户会明显感觉到:网络没有当初快了。

步入4G时代,前期的规划、管理更为重要。王胜介绍:“因为4G对于容量、干扰等细节的要求更为苛刻。”他举例介绍:4G对于干扰的容忍性远远低于2G/3G,“4G要求波形的边缘控制很精确:波形相互之间能补充,但不能产生干扰。”;“中移动TD-LTE有3个频段,跨度很大,日后的调整会非常复杂。”

更为重要的是,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地点、流量、应用差异化会带来愈发明显的流量突发性,一个基站,早、中、晚,甚至每时每刻都负载量都存在巨大。而影响无线信号的环境因素,比如玻璃幕墙、立交桥等也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必须一开始就规划好,否则后期就麻烦了。”

此外,由于中国庞大的地区差异性,各地施工队的施工质量、施工流程、供电设施等情况差异很大,缺少标准的建设流程同样也是4G施工中的一大障碍。

独立电调

当然,除了详细的初期规划之外,4G当然对天线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电调”就是肩负4G天线使命而生的技术,可以解决施工及优化的双重难题。“独立电调”也是康普目前重点宣传的解决方案。日前,中国移动联合8家国内外厂商测试该方案,仅三家企业通过测试验证,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

“独立电调的设计难度非常高,但它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王胜介绍,独立电调天线可以实现多系统共用天馈,大幅节省天面,能减少天线端馈线的施工量,“同时也能保护现有投资。”

此外,独立电调可以实现多系统独立优化网络,“通过波束调整大幅减少邻区干扰,解决了4G的优化难题。”在中国移动的外场测试结论中:在密集城区,独立电调天线性能符合预期,且满足建站困难区域的单独替换使用或小规模组网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各省公司对高性能独立电调天线方案需求强劲,正逐步开始规模部署。而中国移动也鼓励开放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来加速该产业链的成熟。

在现场,王胜同时介绍了将应用与下一代的SBH-3DA天线。“4G之后,网络流量的潮汐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而城市建设的变化会使得无线环境更为复杂,频谱越来越稀缺,运营商需要做到天线频率的随时最优化利用,需要随时调整天线的波形、覆盖、功率等等。”王胜介绍,SBH-3DA将实现天线的环境自适应,目前中国联通正在规模测试该产品。

70年积累

通信行业鲜有企业向康普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提供基础通讯设施,也没有企业能够像安德鲁一样70多年只为天线而生。

如今,在宽带、企业、无线市场上,康普可以提供所有“最后一英里”产品。在这一领域,康普拥有2700多个专利,服务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0多个工厂,有11000名员工每年为其创造30亿美元的收入,而康普也保持每年1亿美元的研发投入。

坚定“最后一英里”路线的康普在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中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康普曾在2010年,2009年,2007年三次被《财富》杂志评为“网络及通讯设备”领域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自2007年以来,中兴华为在世界各地都将康普公司评为最佳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沟通会当天,恰好是中兴给康普颁本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的日子。

“我们运营商客户坐在一起的时候,很喜欢比较谁的天线寿命更长。”王胜笑着告诉记者:“他们有的服役15年,有的18年,已经大大超出了它的设计寿命。”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