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三大运营商加大了对通信基础网改造力度,从接入层、城域层、核心层,甚至到骨干传输都在进行升级换代,然而如今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如PTN、FTTH、OTN等并没有被充分利用,甚至有些地方依然没有业务在运行。运营商在大力建网的同时,如何尽快让新建网络得到有效利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从而向智能管道过渡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
承载网的演进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从产业层面来说,这两大驱动力都促使通信基础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通信网络传输更流畅,使用户体验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带动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能推动技术演进速率,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然而从承载网各种技术的发展来看,两者的兼容并蓄并非易事。
业内对于10G PON技术的引入仍然存在一些疑惑。10G PON技术被业内公认为是PON技术的演进方向,各运营商也均认可这一走势,然而中国电信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记者,10G PON技术目前适用于FTTB模式的改造,在FTTH中并不完全适合,而且其部署成本过高也难以让运营商对其投入太高热情。
10G PON技术从技术成熟度及产业完善度来说,都已基本成熟,已经具备了现网部署条件。10G PON技术的非对称模式现已比较成熟,据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年底国内10G/1G非对称式10G EPON将会实现商用。在对称模式方面的相关产业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基于ASIC的10G EPON芯片的推出有效推动了10G EPON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但是从国内的市场需求来看,仍显后劲不足。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从用户需求来看,用户对于宽带的要求仅体现在两方面:上网流畅、资费便宜,用户对于大带宽的需求并不明显。武汉电信是国内较早实现带宽升级到10Mbit/s的城市,整个城区目前都是光纤覆盖,用户可以选择不同速率的接入带宽,据悉,10Mbit/s的带宽用户仅占武汉电信全部用户的20%。用户对于10Mbit/s的带宽需求不高、10Mbit/s的资费过高是用户数偏少的主要原因。
PTN技术则完全是在市场驱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自3G网络开建以来,运营商对于移动回传的需求逐步上升,现有的MSTP在承载基站回传时已经开始出现负载过重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以无线网络为主的中国移动而言,尤为显著。中国移动在2009年就开始进行PTN的规模集采,直接推动了PTN产业的迅速发展。
如今国内对于PTN技术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其在适应通信网络的演进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地修订完善,虽然PTN的国际标准仍被ITU和IETF所争论,但是PTN的建设已经进入全面部署阶段,中国移动将始终坚持以PTN作为3G、LTE的移动回传承载方式。不仅如此,中国联通现在也开始引入PTN技术用以承载HSPA+网络,今年年底有望进行试商用。
从国内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对于新技术的引入其更关注的是技术成熟度及部署成本,而设备成本的降低往往需要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后才会明显下降,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