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6月1日消息(南山)在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上,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是个很鲜明的对比。
互联网玩家们可能隔几天就能推出一个新产品,甚至在每周都能迭代;但反观运营商,一个新产品的上线动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胎死腹中。
在这个浮躁的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制胜原则就一个字——“快”,其根本目的是让产品迅速感应用户需求,通过用户的反馈和运营数据分析,不断调整修正,然后决定后面的方向。正是这种高频率的产品优化,实现了产品与需求之间的高度适配,从而粘住用户。
运营商的产品慢,这一点众所周知。想破解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路径就是要把网络、产品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合作,可以外包,但对于构成自己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定要自主把控。这不但关乎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还关乎未来的发展演进。
阿里的成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早期,阿里的IT也像一个黑盒子,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必须要寻求厂家的支持,技术维护变得极其繁琐,由此造成业务支撑效率的低下。通过2009年到2013年的“去IOE”,阿里的技术策略从“商业软件”、“开源软件”转为自主技术。据说,2013年的双十一是支付宝技术团队经历过的最轻松一次“大促”,再也不担心有任何技术节点会制约业务的发展。也正是这次磨砺,锻炼了一支技术成熟的队伍,为阿里对外提供云服务打下了基础。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是软件驱动一切(即SDX)。运营商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创新体系。
一是要真正重视研发,让研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成为运营商的基因,渗透到骨子里,而不是游离于运营体系之外。研发不仅仅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事,而是贯穿运营全过程。
二是要打造一支真正懂网络、会开发的研发队伍。未来的10年,网络运营依然是运营商大部分收入来源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网络运营之于运营商,就像搜索引擎之于百度,支付宝之于阿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在SDN/NFV阶段,运营商部署业务、调整资源还都离不开厂商。这支队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与供应商联合研发,共同“写”出运营商未来的网络,实现核心能力的掌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迭代。在过去,这看起来有点难,而现在SDN/NFV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
三是强化对端的研发。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业务的呈现都依赖于端(硬端如手机,软端如APP),而这也恰是运营商的软肋。每年在终端上付出了巨额补贴,但却缺乏真正的终端运营。不管有多难、有多少失败的案例,这终究是运营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伴随着运营商的“没落”,是位于产业链两端的设备制造商(设备层,离用户最远)和互联网公司(应用层,离用户最近)的崛起,他们分别从下往上(如终端厂家通过Soft SIM提供的通信服务)、从上往下(如阿里的云服务)挤压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这两类公司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强大的研发形成在产业链上的持续扩张。要想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除了研发创新,运营商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本文出自研发创新:运营商未来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