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4月20日消息(南山)中国信息通信大数据大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联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总架构师范济安分享了中国联通近几年来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和规划。
据介绍,中国联通大数据产业起步于2012年,成立了集团层面的数据中心。2013年开始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三年来的建设运行,中国联通具备了业界公认的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平台开放经验和优势。当前是中国联通大数据发展的第三阶段,主要打造全集团的一体化运营销售体系及大数据产品开发体系。
在这个目标下,中国联通希望体现“一个联通”,推进能力、资源和数据的聚合与开放;推进大数据的专业化运营,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进行互补,实现共赢。这一方面要求继续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扩充生产平台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求在生产平台上开辟对外的能力开放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汇聚联通自己及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研发团队,对我们的政企客户,对我们的社会合作伙伴,进行对外产品开发,这是一项新建的工程。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一些长期准备工作,在这方面进行规模化建设。”范济安表示。
中国联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总架构师范济安
具体来说,中国联通今年的大数据建设分三个方面:
1、强化数据优势。现在集团数据中心已经采集了全国各类数据共20PB(1PB≈100万GB),2016年规模将提升到150PB,包括联通所有31省区移动用户位置数据、4G LTE数据、上网日志,以及10010客服电话录音数据等。此外还要继续完善数据存储的生命周期,从现在的6个月扩展到12个月;平台规模也将从现在的2400个节点扩充到4400个节点。
2、平台能力开放,满足中国联通分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总部各业务部门,及外部合作伙伴的数据挖掘、建模、运营开发及运行能力。“实际上我们生产平台能力已经向部分省份进行了开放。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分子公司,可扩大本省的产品创新范围,利用总部的平台资源,开发大数据产品及应用,以此来整合有限的专业资源,提高中国联通大数据自主研发能力。”
3、产品应用开发。中国联通将采用SAAS模式,将目前最有市场潜力的大数据应用,在平台上快速推出。最有市场潜力的应用目前包括征信产品和精准营销产品。征信产品主要是针对金融行业征信类的大数据应用,基于中国联通真实全面的用户信息,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脱敏数据,提供金融行业数据验证和征信评估等服务,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
精准营销产品通过中国联通的精准营销平台,以租户的模式,定制租户专署标签,生成目标客户群,支撑合作伙伴进行营销计划的精准营销服务。“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围绕着中国联通的大数据平台,打造一个大数据的生态系统,开创平台运营模式。”
范济安表示,针对中国联通的特殊情况,大数据设立了两级平台架构,既有总部的统一平台架构,基于全国性31省的数据,还有各省的二级大数据平台。对于目前尚未具备平台能力的省份公司、子公司来说,集团会邀请他们登录到总部平台,进行自己的应用开发。
“有了项目、有了平台能力,我们还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能满足自有的数据,尽管运营商的数据很丰富、很全面、很实时,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在我们要做跨行业应用的时代,我们必须要进行数据合作,跨域的数据合作会产生巨大的乘法效应。” 范济安指出,“这也是中国联通第三阶段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