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台
`
2025/9/4 15:11
中国移动:以“低空经济+”为纽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0
0

C114讯 9月4日消息(九九)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数实深度融合的特点,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曹蕾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低空经济市场空间规模大、增长快,2024年国内规模超6700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2030年达到3万亿元,未来将成为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

曹蕾进一步表示,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将带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随着低空空域充分开发利用,各类应用场景将日益丰富,无人机低空货运、eVTOL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巡查、公安空中执法等应用前景广阔,千行百业均涌现低空新质生产力应用需求,形成以“低空经济+”为纽带的新经济增长点。

勇担“三者”使命,为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筑牢技术底座

曹蕾强调,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勇担“低空数智基建的引领者、低空平台能力的汇聚者、低空数智服务的提供者”使命,聚焦全域立体通信、多维协同感知、智能高效管控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深度融合通信、导航、感知、平台、AI与安全等能力,为低空飞行提供“连得上”(可靠通信)、“看得见”(精准感知)、“导得准”(精确定位)、“管得住”(智能平台)、“控得牢”(可信身份与端到端安全)的全方位支撑,为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筑牢技术底座。

随着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低空飞行活动呈现多场景、高密度、高频次、高容量等特征,催生了大数据传输、超视距控制等作业需求,推动无人机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中国移动聚力打造全域立体低空通信技术,提出充分复用地面网、按需新建低空网、灵活利用卫星网的低空覆盖策略,首创双翼组网、鱼鳞组网、莲花波束等技术方案,覆盖高度可达600米。同时持续开展空天地一体技术攻关和产业推进,以实现低空高度全覆盖以及水平广域覆盖的泛在接入。

感知探测技术是低空经济安全运行的核心基座,支撑低空合作目标监管和非合作目标探测需求,为低空高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管控手段。中国移动攻关通感一体技术,满足城市低慢小监测场景的300米以下连续感知需求,同时持续开展多源融合感知技术攻关,推动通感一体与雷达、TDOA、光电等多种低空探测感知能力融合,提供全场景感知保障。

智能化技术助力低空全链路效能跃升,为低空飞行器的自主运行、空域的精准调度及产业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关键支撑。中国移动聚合数、算、智优势能力,面向低空场景攻关高效高质AI融合,构建低空数字空间,创新数智监管技术,结合智能化飞行调度、动态空域计算及规划等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利用端边协同算力卸载等技术,推进低空飞行智能体和低空智联网的深度协作,实现无人机端网协同避障等复杂任务的协同执行,为低空经济提供功能丰富、性能最优的解决方案。

培育百大低空标杆示范项目,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价值延展

技术能力最终需要通过场景验证,拓展至规模应用创造价值。

曹蕾介绍,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共同发布了空巡综治、低空物流等十大低空网联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应急救援、城市治理两个“亿级”应用,加速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监管安全等领域的低空数智化创新。

交通物流领域,在河北白洋淀水乡,与邮政合作打造首例“水上邮路”报纸配送场景,解决因水路不通造成的运输难问题,较人工配送时长减少93%。

政务服务领域,在江苏常州打造“一机多巡”政务飞,通过“一套低空设备”+“一个政务巡检平台”模式,有效减少人工巡检18万次/年,设备利用率提升73%,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低空防控领域,在安徽合肥打造全国首个公安领域低空安防样板,基于5G-A通感一体、雷达、光电等多源融合感知技术,实现600米以下高度飞行目标全量主动探测,识别准确率可达98%,航迹跟踪稳定性95%,开启监管模式新变革。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携手政、产、学、研、用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共同探索低空经济新领域、新场景,形成低空发展新经验、新模式。

一是构建校企载体,推进产学研协同,与多所高校及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低空关键技术攻关,打造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二是促进央地协同,协同深圳、上海、合肥等15个领航城市和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15家领军央企,实现央地优势互补,推动低空经济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

三是深化应用实践,联合美团、峰飞、万丰、河北三院等合作伙伴打造应用示范标杆,2025年将进一步打造百大低空标杆示范项目,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价值延展。

构建多源感知安全监管能力,护航“试点应用走向规模商用

曹蕾指出,安全是保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条件。

面向低空高水平安全目标,低空空域的开放需要同时做好对合作类、非合作类目标的不间断监视探测和稳定跟踪管控,亟需依托低空智联网构建“感知探测+空域管理”的双重保障体系,打造连续泛在高可靠的多源感知安全监管能力,为低空飞行活动筑牢安全防线。

对于合作目标,如合规运营的无人机、通用航空器等,需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确保 “起飞即掌握、掌握即报告、异常即报警”。针对无人机实时监管难、责任追溯难的问题,中国移动创新提出贯通无人机本体、所有者、机载终端及专用SIM卡的网联全生命周期的“四码合一”可信监管溯源技术,通过多维信息联合校验,实现无人机及所有者的身份快速溯源、位置动态上报、航迹实时监测,保障合作类目标实时安全监管。

对于非合作目标,如黑飞无人机、违规升空物体等,则需具备快速识别、精准定位、及时拦截的处置能力,做到 “有效应对、稳妥处置”。单一感知技术适用场景及性能受限的问题,中国移动持续攻关多源融合感知技术,通过融合通感一体、低慢雷达、光电等十余类感知数据,感知精度提升至米级,有效区分无人机、飞鸟等感知目标,实现非合作类目标连续实时监控。

此外,网络运维也是保障低空智联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关键支撑手段之一。曹蕾介绍,中国移动长期运营全球最大规模的通信网络,拥有丰富的网络运维经验、庞大的专业运维团队、高质量的运维能力,构建了规范、完备、敏捷、高效的网络运维保障体系,可实现对低空智联网全链路的 “实时监管、主动管控、快速响应”,通过规模化管理及资源优化,为低空智联网从“试点应用”走向“规模商用”提供运维安全可靠保障。

“未来3-5年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技术与政策驱动下加速迈向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曹蕾表示,中国移动将携手产业共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低空智联标准体系,聚力攻关低空智联关键技术,稳步推进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拓展低空经济示范应用,打造可规模复制的应用标杆,推动形成商业闭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