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英山县,曾因“山高谷深、坡陡林密”的地质环境在革命时期具有关键战略价值,如今也因同样的地理特征面临地质灾害的严峻考验。近日,记者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获悉,当地建成一套“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天候、立体化看守。

(5G+北斗构筑的“数智防线”让革命老区更安全)
英山县的地质灾害防治承载着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助力老区振兴发展的三重使命。然而,传统的监测设备误报率高、数据真实性存疑、预警效率偏低等问题,一度制约着防治效能的提升。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湖北移动紧密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战略,将5G、北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全域感知、高效研判、直观展示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该体系依托一张从天上到地下的立体感知网络,在空中通过卫星遥感进行宏观扫描,利用无人机实现精准巡检,在地面布设集成5G通信和视觉AI识别功能的传感器,实时捕捉山体、边坡的细微变化,实现隐患早期识别与风险精准感知。
据了解,湖北移动依托5G、视觉识别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现有监测系统的精准度与实时性,工作人员可随时查看现场高清图片与视频,显著降低了误报率。同时,通过构建统一解算平台实现多源GNSS设备数据的集中解算,解决了以往数据时效难以监控、数据质量无法保障的难题。此外,可视化平台借助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等技术,全面采集隐患点实景信息,为风险识别与分析提供直观、全面的可视化支持。
“最大的变化在于系统实现了‘看得全、判得准、反应快’。”湖北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中国移动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定位网络、后处理高精度差分定位算法及AI形变识别模型,系统将地质灾害形变监测精度从传统方法的5毫米提升至1毫米,将现有解算时长2分钟提升至30秒。自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捕捉有效形变信号7次,成功预警2起潜在滑坡事件,为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恩施宣恩县高罗镇209国道,中国移动部署边坡监测雷达、AI视觉测量仪、5G高清摄像头等智能终端感知设备)
湖北地质环境复杂,鄂西群山巍峨,潜藏着山洪与滑坡的威胁,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地质灾害防治压力巨大。为织密地质灾害监测“防护网”,湖北移动积极承担央企社会责任,通过科技赋能、科普宣传等多项举措为人民生命及财产筑牢安全屏障。
走进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委会办事大厅,“地质+数字乡村”智慧云平台上山水林田茶等不同用途田地的面积、权属,以及地质灾害点等分布情况一览无余。在恩施,湖北移动部署国内首个5G+北斗边坡监测雷达、AI视觉测量仪、北斗接收机、5G高清摄像头等智能终端感知设备,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最前端筑起一道数智“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