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卫星行业分析师之一 Tim Farrar(TMF Associates)发布了最新《Satellite Direct-to-Device(D2D)》白皮书。这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对 D2D 与 3GPP NTN 现实能力、物理极限与商业模式最冷静、最有洞察力的分析。
这份白皮书讨论的不是“理想中的 D2D 能做什么”,
而是“真实世界的 D2D 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福联科技对这份白皮书进行了完整解读。以下是这篇行业级深度报告最重要的五大结论。
一、D2D 最大的价值不是替代,而是“补足”
过去两年,行业里充斥着许多对 D2D 的幻想:
“手机随时随地连卫星”
“D2D 会替代运营商”
但白皮书指出:
D2D 的真实定位:用于覆盖盲区,是移动网络的延伸层。不是替代层。
原因很简单:D2D 有三个结构性物理瓶颈:
1)卫星距离太远 → 信号强度弱 10,000 倍
LEO:200–800 km
基站:几十米到几公里
这使得:
室内几乎无法覆盖
必须在户外
手机上行功率永远不足
2)频谱太少 → 无法承载大规模数据
目前 D2D 可用频谱包括:
PCS 5MHz(T-Mobile)
MSS 20–25MHz(EchoStar)
S/L 频段(有限且受限)
共享用户越多,速率越低。
3)卫星 beam 覆盖范围太大 → 容量被分摊
地面基站覆盖 3–10 平方公里
卫星 beam 覆盖 300–1500 平方公里
结论:容量永远不可能与地面基站相比。
D2D 能做的,是“让没有基站的地方也能通信”,而不是“替代基站”。
二、白皮书对各大 D2D 体系的真实评价
非常客观,也非常现实。
Apple × Globalstar
仅短信
仅户外
数据极低速
无语音
需要手动指向
评价:
“非常有用,但能力有限。”
Starlink × T-Mobile
文本、图片、小数据
真实速率:300–800 Kbps
户外可用
单 beam 覆盖 1000+ 平方公里
评价:
“能力不错,但远不足以成为主流移动通信。”
AST SpaceMobile
全球最强信号(巨大天线)
可以实现“卫星语音”
但容量极低(beam 覆盖范围太大)
评价:
“最像 4G,但永远无法承载大规模用户。”
三、白皮书核心判断:
D2D 的真正价值是:
应急、偏远、生命安全
Tim Farrar 用极明确的方式指出 D2D 三大核心场景:
① 偏远地区(山区、高速公路、无人区、海洋)
基站建设成本极高的地方。
② 自然灾害场景
基站断电或被毁坏时:
地震
海啸
飓风
野火
洪水
D2D 可成为唯一的生命线。
③ 紧急救援、SOS
户外运动、航海、地质团队、户外旅行者。这是一个巨大、必要且不可替代的场景。但这不是普通用户的“日常流量需求”。
四、白皮书指出的“主权风险”与福联科技判断完全一致
在所有技术讨论之外,这份白皮书也提出:
D2D 必须纳入国家监管,而不能由卫星单方运营。
这与福联科技此前提出的“五大主权原则”高度吻合:
1)国内交通锚定(所有流量必须经过国内网关)
2)光束地理围栏(禁止跨境溢出)
3)运营商主导(不是卫星替代运营商)
4)安全义务对齐(合法拦截、紧急关闭)
5)多星座冗余(不可单星座垄断)
白皮书确认:
国家安全将成为 D2D 商用化的关键门槛。这对福联科技是利好,因为:
福联走的不是“野生 D2D”,而是“主权合规 NTN + 多星座融合”的标准路线。
五、白皮书的终极结论:
D2D 是 6G 的必要组成部分
不是为了取代 5G
不是为了替代基站
不是为了提供高速数据
而是为了:
让移动网络永不掉线
让应急响应不受地面网络限制
让偏远地区第一次被真正连接
让全球设备具备“天空连接能力”
未来的网络不是“地面 vs 卫星”,而是:
地面 + LEO + GEO + MEO 的空地一体化网络(Integrated Multi-Orbit Network)
而福联科技,正是在构建这一未来。
结语
TMF 白皮书告诉全行业:
D2D 不是幻想,它正在成为现实
但它的价值不在“替代”,而在“补盲”
真正商业化的 D2D 必须走主权合规路线
最终形成多星座融合的 NTN 网络
福联科技正在这条趋势上快速前进:
Skylo NB-NTN(IoT)
天通 GEO NTN(语音+数据)
Iridium NTN全球覆盖
多星座 SPRL 智能选网技术
融合终端和 OEM 生态
覆盖全球的 NTN 业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