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09/10/23 13:15
中兴:最后的冲刺 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0
0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今年已经66岁,但这位清瘦的老人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在世界各地奔波,视察他的将士们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和往年一样,今年他将仍然会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国外,不同的是,他今年的目的地大多数会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在经过海外市场13年的历练之后,中兴开始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跨国公司。

今年“十一”前,记者在中兴深圳总部见到侯为贵时,他刚刚从美国出差回来,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出时差的反应,有的只是在轻描淡写的表述下隐藏的一颗勃勃雄心。

相对于目前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每年3%~5%的增长来说,即使是20%的保守估计也已经远远超过了业界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去更换竞争对手的设备,抢占它们的市场份额,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这个目标,侯为贵表现得足够自信,也异常的理性。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完全静态和理论化的推算:以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作为基数,假设中兴通讯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而目前世界排名前三的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保持现在的营收水平,那么中兴通讯超过它们还需要3~7年的时间,对于苦苦探索走向世界之路多年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已经足够令我们兴奋和期待了。而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时间表还要大大提前。

除了经济环境、技术变革等外在因素给整个市场格局带来的影响之外,全球通信设备企业正在向两极分化。2003年以来,中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5%,今年上半年,中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更是双双突破40%,而世界前三大电信设备商业绩全部出现下滑。状况最好的爱立信虽然同比收入上升了7%,但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57%,而诺基亚西门子的营收更是大幅下挫了21%,仍然没有摆脱巨亏的困境。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像中兴超过20%的增长几乎没有悬念一样,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老牌巨头们很难保持现在的规模和市场地位。此消彼长的结果是中兴追赶“大佬们”的步伐正在加快。如果说这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以前中兴压根不知道对手在哪里,现在中兴不仅看到了它们的背影,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中兴一直希望能做优秀的长跑选手,但即使是长跑也有冲刺阶段。现在,中兴开始进入到达世界级公司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而与途中跑的耐力考验不同,冲刺需要的是强劲的爆发力,擅于匀速前进的中兴开始面对加速。

挑战世界级

利用行业周期拉近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是中兴通讯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既需要对市场节奏精准的把握,更需要勇气和决心。

不久前中兴通讯发布了一份亮丽的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40.4%;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40.5%。在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低潮中,中兴通讯逆流而上的强劲表现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强势如华为,上半年的增长也没有超过30%。

这已经不是中兴第一次与经济周期背道而驰了。在本世纪初全球通信行业的大萧条中,中兴通讯几乎成为那个“冬天”里唯一的“亮色”。由于接连抓住了CDMA小灵通两个市场热点,中兴通讯逆市上扬,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的营收增长均超过40%。中兴通讯堪称反周期之王。

这并不是巧合,利用行业周期拉近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正是中兴通讯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兴称之为“弯道超越”(所谓弯道超越,是因为竞争在这里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或者随市场衰退周期减速,而中兴并未因此减速)。弯道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同样凸显的特殊地带,而在弯道实现超越,既需要对市场节奏精准的把握,更需要勇气和决心。

但虽然同样是抓住了“弯道”机会,这一次与几年前却有本质的不同。小灵通和CDMA被业界称作是中兴的“过冬棉被”,这种局部的成功更多的意义是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贡献营业收入,帮助中兴通讯度过严冬。但是,如果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来衡量,小灵通和CDMA并没能给中兴带来持续的增长和根本的改变。现在,中兴开始从过去的“局部突破”向“全面开花”转变。

反周期之王

其实真正促使中兴下决心在这个时间点加速超越对手的根本原因,正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兴通讯而言,我不觉得2009年是危机的年份,反而是非常好的机遇。”中兴通讯总裁殷一民表示。金融风暴引发了行业的大洗牌,而中兴正好擅长在整个行业的大洗牌中抓住机会。对于逆势而上的秘密,侯为贵把其归结为朴实的市场逻辑:“金融危机确实给所有企业都带来了挑战,但是这种挑战对不同企业而言,是有结构化差异的。对于传统的巨头来说,他们的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创新速度减缓,其主要擅长的欧美市场下滑更大。而对于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来说,我们的固有人力优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而且创新能力迅速加强,在3G时代已经和海外的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上公司较早布局新兴市场,这些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这种结构化优势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下,我们的机遇大于风险。”

中兴的判断是,在市场萎缩、竞争严峻的大环境下,对手更容易暴露破绽,作为超越者,在这个时候攻击对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田文果这样解释金融危机给中兴带来的机会:“有些企业受到危机的影响会留出更多的市场空间,这就是机遇。如果我们有能力去填补这些空间,在竞争对手衰退的时候实现更多增长,就能完成发展道路上的跨越和超跃。”

侯为贵坦言:“在过去的历次行业大洗牌中,我们成功抓住了每一次机会,主要利用的是成本领先优势。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战略是最重要的战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电信市场在今年明显表现出市场疲软。在对拥有全球80%手机用户的175家移动运营商的第一季度运营业绩和财务表现进行分析之后,专业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称,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移动通信业务总收入为1630亿美元,同比增幅降低至3%;近40%的移动运营商收入下降;移动新增用户数减少14%;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全线下滑。

危机愈演愈烈,电信运营商们也无法独善其身。位于风暴中心的美国电信运营商受到的影响最大,AT&T公布了12000人的裁员计划,Verizon收购Alltel也面临资金紧缺困难。危机也逐渐向欧洲的主要运营商波及。法国电信发布的2009年第2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净利润则下降4.4%。欧洲第二大运营商西班牙电信第2季度收入138.9亿欧元,同比下滑2.6%,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0.6亿欧元下滑至19.3亿欧元,同比下滑6.3%。

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全线缩水。据iSuppli公司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基础设备投资额将可能只有394.18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429.2亿美元下滑了8.2%,这也是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市场5年来的首次下滑。

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在这个时候就越发凸显出来。田文果说:“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运营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它们必须节省每一分钱。这样我们在成本上超强的竞争力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运营商在CAPEX(资本性支出)和OPEX(运营性支出)两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因此就会想方设法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谁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它在两方面都有比较大的降低,它就更愿意接受谁的方案。”更重要的是,与以前只是以低价格在市场中“血拼”不同,现在运营商对降低OPEX的需求要远远大于CAPEX。相关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移动运营商资本性支出占业务收入之比下降了1.4%,运营性支出则下降了10%。“设备本身的成本优势只是一个方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在运营商的整个投资中,OPEX的比重要大于CAPEX,因此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是如何帮助它们在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有更大的节省。对中兴来说,所谓低成本,既包括提供的产品设备本身,更关键的是要给客户带来更低的运营成本。”田文果认为现在的“低成本”早已不是简单的价格便宜。

实现低成本的手段也与之前有所不同。负责无线业务的中兴副总裁刘鹏认为,如果说以前的低成本是靠省吃俭用做到的,那么现在更多的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例如中兴的SDR基站,已在全球应用10.7万台,居行业首位。SDR就是使不同制式的网络全部基于一种硬件平台,有所不同的只是软件部分,这不仅使得中兴的成本大大降低,还减少了客户面临多次升级和演进方向不确定的风险。这两年在技术上的大范围突破使得中兴无线产品的成本基本上都维持在每年下降20%~30%的水平。

在行业低迷期的另一个机遇是,像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还可以为“很差钱”的海外运营商提供一些融资手段。由中兴搭桥,海外运营商与国内银行形成买方信贷的方式,正在成为被资金困扰不堪的国际运营商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据田文果介绍,当危机全球蔓延的时候,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也会有一些支持,例如国家政策性银行会在出口信贷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有国家层面的信贷支持作为后盾,海外运营商面临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中兴进一步提升份额的机会。中兴上半年与进出口银行和国开行签署了200亿美元的信贷框架合作协议,侯为贵的解释是:“主要由于上半年银行资金成本低,这是一个通过贷款扩大市场的机会。”

金融危机把全球电信行业从高速发展的“快行道”带上了更加不确定的“弯道”,而中兴正在把这种不确定性变成真正的机遇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