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9/6/10 16:50

中国移动李正茂: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

人民邮电报  刘金良

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打响了推动5G建设和服务的“发令枪”,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牌照发放有何重要意义?给信息通信产业及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带动效应?中国移动为5G商用做了哪些准备?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正茂。

5G将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满足人民对美好数字生活的需要

“5G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更为优良的技术指标上,更重要的是能够赋能各行各业,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引领融合创新的新动力,在全球争相抢跑5G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国5G牌照的发放具有重大意义。”李正茂分析说。

第一,有利于加快打造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移动将以此为起点,加快5G建设步伐,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

第二,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的生活需求。基于无处不在、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5G连接,广大用户可以享受到超高清视频、远程医疗、机器人保姆、虚拟商城等便捷和高品质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

第三,有利于提升各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中国移动将逐步强化数字化生产支撑,推动5G网络与各行业生产过程等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行业的升级发展。”李正茂认为,5G牌照的发放将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政务管理方式的变革。

第四,有利于中国移动自身的转型发展。5G网络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与人的通信并有力提升相关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开辟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广阔蓝海,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为通信运营企业转型发展带来新动能。

将在40个城市打造高质量5G网络 年底前陆续推出5G服务

“5G是全新的、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国移动从2012年起就开始了5G相关工作。”李正茂表示,中国移动在5G技术创新、5G技术标准制定、5G网络试验、推动5G产业成熟以及联合各行各业进行应用创新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在推动5G标准制定方面,中国移动在国际标准组织中贡献的提案数、牵头的项目数以及担任的领导职位都居全球运营商前两位。

在推动技术成熟方面,中国移动在全国17个城市全面启动了面向商用的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同步开展2.6GHz和4.9GHz双频试验,推动我国力推的中频段5G产业成为国际主流。发布了“5G终端先行者计划”,联合产业推出了10余款5G手机和数据终端,不久后就能提供给用户。

在推动融合应用方面,中国移动发起设立首期100亿元总计300亿元的5G联合创新产业基金,对5G创新应用进行战略扶持;面向全球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建成22个实验室,汇聚超过500家合作伙伴,创新近百个5G应用场景。

在市场运营方面,中国移动用户无须更换手机号码和SIM卡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5G业务。同时,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推动手机流量资费下降,尽最大可能降低用户的5G使用门槛,让广大用户能够安心使用5G服务,尽快充分享受到5G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福利。

李正茂透露,中国移动将加快推动5G网络规模覆盖,预计今年9月底前将在全国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这40个城市打造5G体验厅,很快用户就能在这些营业厅体验到5G视频、游戏等应用。

5G推动万物互联 未来“物超人”是普遍现象

“5G除了连接人,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这样就实现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李正茂认为,5G将为物联网带来巨大机遇,物联网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够采集到实时、高频的数据,这构建了未来万物互联世界的基础底座。

李正茂表示,随着5G的到来,中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将进入一种新的建设模式。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数已经超过5亿,部分省份实现了“物超人”。李正茂预测,到2020年年底,中国移动的物联网连接数将会超过10亿,“未来‘物超人’会是普遍现象”。

重点发力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5G将赋能各行各业,中国移动的重点是什么?

“从中国移动来讲,我们最看重的行业,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管理、金融科技等。”李正茂表示,在5G应用中,这些行业的价值将会率先体现,并让行业本身和消费者直接受益。

例如,5G网络将助力工业领域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危险环境远程作业一直受制于网络性能,发展基本处于空白,工作人员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操作。在5G时代,可以轻松地将作业地点和电脑实时连接,人们可实时操作、实时分析,不用工作人员冒着危险去现场作业,可以安全又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