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VC-12端到端的SNCP
主要优点:抗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对汇聚节点VC-12交叉连接能力要求不高。
主要缺点:如果路径很长,有可能会同时发生2侧路由同时中断而掉站的现象。
(2) 汇聚环为MS共享保护环,接入环为基于VC-12的SNCP环,环间电路单点转接
主要优点:单个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时,可以通过网管重新配置电路经过另外一个汇聚节点转接;如果将接入环的电路分散到2个汇聚节点转接(见图5),单节点故障时接入环能有一半的电路不中断。
主要缺点:单个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时,经过故障点的转接电路中断。
(3) 汇聚环、接入环均为基于VC-12的SNCP环,环间转接DNI
主要优点:抗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汇聚层、接入层光缆同时故障也不影响业务,是安全性最好的一种保护方式。
主要缺点:汇聚节点VC-12交叉连接能力要求很高,同时2个汇聚节点之间需要双倍的带宽;实施比较复杂。
(4) 汇聚环为MS共享保护环,接入环为基于VC-12的SNCP环,环间转接DNI
主要优点:抗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汇聚层、接入层光缆同时故障也不影响业务。
主要缺点:基于高阶MS共享保护环和低阶SNCP环之间的DNI没有统一的国家/国际标准,没有经过入网测试,属于企业内部标准;另外,还需要把汇聚环的保护通道用作接入环的虚拟光纤,否则2个汇聚节点之间需要双倍的带宽,实施比较复杂。
(5) 汇聚环为MS共享保护环,接入环为基于VC-12的SNCP环,环间电路单点转接,基于厂家私有协议实现节点故障时的保护倒换
主要优点:抗汇聚节点单节点失效。
主要缺点:厂家私有协议,无法确认其保护的有效性;另外,每个VC-4接入环都需要占用汇聚环一个VC-4通道实现虚拟环,使汇聚环利用率降低。
上述5种方式网上都有存在。方式(1)对设备要求不高,安全性较好,但配置可能有些麻烦,受到少数厂家的抵制;方式(2)对设备要求也不高,但安全性较差,由于配置比较方便,可能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方式;方式(3)对汇聚节点设备要求较多,配置麻烦,网络利用率低,网络应用较少;方式(4)和(5)为非标产品,仅个别厂家在个别地区有个别的应用。
上述转接电路组织保护方式仅仅讨论了一次转接的情形,如果是3~4次的转接,可以实现的转接方式难以一一穷举。一般在一个县范围内,引入层、接入层、边缘汇聚层都有VC-12交叉的需要,一般适合采用VC-12的SNCP保护,因此完全可以把一个县内的网络看成是一个层面(等同三层结构的接入层),这样就和上述的几种方式没有什么区别了。
4 核心节点电路的转接
汇聚(核心)转接环和汇聚环之间的电路转接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重点来讨论。首先现在网上存在较多的单点转接,笔者认为同样应该掘弃,应该逐步淘汰。应该说大部分网络在物理上都有双节点转接的条件,但在系统上要实现双节点转接,还有不少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 全程基于VC-12端到端的SNCP
主要优点:抗转接节点单节点失效。
主要缺点:路径变得更长,同时发生2侧路由同时中断的风险增大;如果SNCP保护在10G以上的主设备上实现,对设备的VC-12交叉连接能力要求较高,并且一旦由于路由故障发生保护倒换,保护倒换时间可能较长,可能会远大于50 ms。
(2) 双物理转接节点,实质系统为单节点转接
类似汇聚节点转接方式(2)。
(3) 汇聚(核心)转接环、汇聚环全部采用MS共享保护环,环间转接DNI
主要优点:抗核心节点单节点失效,抗汇聚(核心)转接环、汇聚环同时发生光缆单点故障。
主要缺点:带宽利用率较低,实施比较复杂。
上述几种方式都谈不上完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网上存在的多是不愿意看到的方式(2),方式(1)近几年在个别省市有较多的应用。
以上转接方式的讨论主要基于汇聚环、汇聚(核心)转接环,都是采用10 Gbit/s的速率,如果是2.5 Gbit/s速率的环,问题要相对简单,不在此具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