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无线通信
2016/9/27 11:06

引爆网络变局 盘点NFV创新主力军

通信产业报  徐姗姗

NFVSDN一起打破传统运营商网络封闭的藩篱,在加速到来的智能化与数字时代,成为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的关键。为了应对4G网络加速部署与更多互联网业务发展,以及即将到来的5G与物联网普及给电信网络带来的挑战,运营商对于NFV的簇拥无疑意味着对于网络最根本的一次革命正在到来。

如今,NFV已经从最初的观望期逐渐过渡到现场验证,甚至是商业部署,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在运营商网络中,在更多行业企业网络上,NFV越来越多的概念验证已经进行了尝试。NFV在带来灵活性、快速性和有效性等好处的同时,其落地也会在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如产业链、运营商营收与盈利、网络的部署与实施及网络的运营与维护等。

这场革命比之前所有的变革都更加的彻底,因为这是对网络最基础的能力的变革,在全球运营商近两年不断更新的云化、网络转型等战略核心中不难看到,运营商的技术理念已经改变,必然会对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变化。

全球市场迅速扩大

目前运营商向NFV化转型已经是全球趋势。

NFV带来运营商网络发展的全新打法,要求打破软硬件之间的耦合。NFV通过基于行业标准的x86服务器、存储和交换设备,来替代传统网络中那些私有、专用的网元设备。在NFV部署下,新业务的上线、更新由传统的硬件建设和割接转变为软件加载过程,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同时,结合云计算资源池的规模优势,可以实现多种业务共享资源和集中化管理,为提高运营商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手段。

因此,像NAT、防火墙、入侵检测、DNS和缓存这些的网络服务,能够以软件的形式交付,并部署在通用的硬件平台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企业都在向NFV靠拢,全球范围的企业为解决硬件维护、管理、安全等等问题而在技术领域的投入越来越突出,NFV在安全、扩展性、低成本以及资源分配上的优势无疑是处理症结的一剂良药。

根据Infonetic关于NFV市场的最新研究表明,NFV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市场总量在2015年将达到23亿美元,而且预计将在2019年增长到116亿美元。目光回到中国市场,SDN/NFV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五年,SDN/NFV国内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元。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2016年已经成为NFV由研讨、计划转向商业化的关键年份。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网络市场NFV技术的巨大潜力。

运营商与国际组织先行

经过3年多的发展,NFV技术已日趋成熟,进入快速发展期,标准组织、开源组织、运营商和设备商等倾力合作,共同推动NFV产业链大力发展。

2012年10月,在ETSI由13个领先运营商联合成立了NFV-ISG组织,致力于推动“网络功能虚拟化”,发布了NFV白皮书,提出了NFV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旨在将传统电信设备的软件与硬件解耦,基于通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实现电信网络功能,提升管理和维护效率,增强系统灵活性。

2013年,多家运营商与设备商共同建立了ETSI的NFV ISG(工作组),来加快NFV的发展,推进的工作主要是网络功能虚拟化在电信网络中的需求和架构等方面的应用。

2014年9月,由Linux基金会发起的OPNFV项目启动,这是一个基于开源的、运营级的集成平台,目标是使NFV相关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能够尽快形成产业。

这些机构在NFV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引领NFV产业链确定NFV发展的三个阶段。

全球范围商业级案例的不断出现,更不断释放NFV产业扩大的积极信号。

从2014年至今,国内外部分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沃达丰、AT&T、日本软银等纷纷基于NFV和SDN技术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转型战略,并均已经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包括在IMS虚拟化、虚拟化移动网关、虚拟化RAN等多个方面。不断成熟的商用案例的出现显示运营商不久将可实现NFV商用部署。随着NFV将开始商业化部署,并逐渐扩大范围,未来5年NFV商业部署将走向普遍化并逐渐成为主流。

例如,AT&T启动Domain 2.0计划,旨在将网络基础设施从以硬件为中心向以软件为中心转变,实现基于云架构的开放网络,重构运营商业务,将网络能力对外开放,其目标是2020年实现75%的网络虚拟化。Telefonica启动UNICA项目,基于SDN网络和电信业务云化部署,构建分布的、统一的和易于管控的云数据中心,满足电信业务及通用云业务敏捷部署、按需使用和简易管控的诉求。中国移动发布NovoNet 2020愿景,希望融合NFV和SDN等新技术,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以及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

运营商已经充分认识到NFV对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性,纷纷将之列为未来网络战略发展的基石。整个行业对于NFV的发展也达成了两项共识:第一,NFV的发展路线将从核心网开始,首先是控制面,然后是信令面和数据面,最后是媒体面;第二,NFV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营成本的降低,基于NFV打造一张敏捷、有价值和智能的云化网络,进而带来更多的收入增长,才是NFV真正的商业价值体现。

巨头以生态引领变局

正如前面所说,NFV所提供的这种灵活、高性能的网络正是运营商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面对NFV市场在未来可预见的迅速扩张,目前包括IT厂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厂商都已经加入这一阵营,强势进军NFV。

事实上,在网络服务市场里早已经巨头林立。记者了解到,目前英特尔华为惠普思科、瞻博、博科等知名设备厂商均已经进行了NFV的商用探索,并且陆续完成了vIMS、vEPC、vCPE、vCDN等系统的测试和验证。从目前厂商的主要研究和产品来看,策略各有不同,有的全面发展,而大部分是在各个组件中有所取舍,结合主要业务方向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

从运营商的发展来看,能够为其建立一套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完全松耦合ESTI各组件,能够为不同的公司基于统一的接口标准提供NFVI、VNF、MANO的标准开发的NFV架构体系,意味着能有效减少不同网络设备厂商软硬件异构带来的高成本、高建设周期、高维护难度、低利用率的问题。

因此,英特尔、华为、爱立信、HPE等均选择在整体架构方面为运营商提供新选项,同时加大力度来完善自己的产业生态链。这些行业的领导者们正在各种通过整合来努力捍卫在电信领域的领导地位。

例如华为成立NFV开放实验室(NFV Open Lab),致力于构建多厂商的集成验证能力,与客户、合作伙伴、行业组织进行联合业务创新,同时积极与ETSI、OpenStack、OpenDaylight、OPNFV等开源组织开展合作,在全球范围已与超过20家运营商展开NFV联合创新和项目验证。华为提供的基于OpenStack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MANO系统及vEPC、虚拟化业务链等主要产品解决方案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主要运营商的POC验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其相似,HPE推出的OpenNFV计划通过对电信核心网络和网络功能进行虚拟化,并提供完整的架构生态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资源管理、设计、分析、电信应用以及完整的运营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

在这两大产业推动者迅速崛起的积极推动者背后,英特尔的作用不可忽视。英特尔作为NFV最资深的推动者之一,在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更注重于与运营商一起共同推动NFV的全面演进方案和相关生态系统以建立NFV网络演进的广泛基础。

从2012年开始率先起步,英特尔多年来积极推进开放源代码和标准化,推出符合OPNFV要求的Intel ONP 开放式参考架构,结合英特尔多年来在虚拟化技术增强、通信软件优化、资源导向器技术等多方面的突破,为运营商网络转型提供所需的关键平台部件。借助英特尔数据平面开发套件DPDK的强劲性能与开放能力,与全球多家厂商与运营商通力合作。

如今,英特尔的NFV生态无疑构成了无可比拟的规模和优势。在英特尔网络合作伙伴计划(Intel Network Builders)的生态家族中,除了华为和HPE,中兴NEC、博科、Dell、H3C等厂商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携手构建针对全新网络服务的相关创新技术和产品,共同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变革。

此外,意想不到的牵手正在新技术对行业的颠覆过程中不断出现。2015年,爱立信与思科宣布将开展全球性业务和技术合作。据了解,此前,爱立信携手NTT DoCoMo及其他供应商成功演示了NFV的概念验证。爱立信在东北亚区云计算和SDN实验室,向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成功展示了NFV/vEPC系统,演示包括爱立信云系统、云管理系统、vEPC虚拟网络功能节点以及展示界面。面向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启动致力于SDN/NFV和网络管理与控制的联合开发项目。

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的并购案造就了行业的另一个创新军团。阿尔卡特朗讯此前已经发布了针对NFV的云平台产品CloudBand。并与其重要合作伙伴红帽一起发起建立了CloudBand Innovation Center实验室CIC,据了解已经有Telefonica、NTT、Radware、Vyatta等多家运营商和厂商参与其中,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推动NFV的实现。

产业链新的整合不断冲击着传统电信产业的格局,各大军团对虚拟化的支持,直接促成的云的诞生,市场已经不再是几家设备寡头的生死博弈。正如业内专家所说,NFV给软件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必将开启新一轮围绕网络市场的盛宴。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