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无线通信
2007/7/24 09:25

如何做好中国式3G室内覆盖

 
  随着我国3G发展步伐的加快,3G网络建设进入规模性发展,室内覆盖成为运营商和设备系统厂商共同关注的焦点。新的竞争格局中,“中国式”室内覆盖出现了全新的动向与矛盾。多系统共存的未来,谁应该是合路共网的建设者?当室内覆盖仍是一种稀缺资源时,谁更应该充当资源配置方的角色?室内覆盖会赋予3G建设领域中的各方以怎样的发展机遇?通信产业报特邀七位专家学者共话“中国式”室内覆盖。

  话题1 合路共建新课题

  周晓娟:在3G时代我国将建设三种制式的3G系统,WiMAXWi-Fi等也将投入建设和商用,在同一室内空间将可能存在2G、3G、PHS、WiMAX、Wi-Fi等不少于十套室内覆盖系统,合路共建成为新的课题。在多系统共存的将来,由谁负责合路共网建设?

  周胜:合路共网建设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同频段的系统,同时使用时设备器件能否支持是一个问题,各网间的干扰也是一个问题。在工程上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例如耦合等,在不同的频率下不同器件带来的影响不同,这些都需要考虑。

  任长春:国家在发牌方面应该会有一些规定,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多系统的应用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因为频率,小灵通将来可能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此外,共用方面应该由国家制定政策。如香港通过建设管道和租用中国移动的公用设施,其地产、地铁、地道中的公用系统非常普遍,并没有太多难题。这方面上海做得不错。由上海信息化办公室牵头,带领运营商统一进行规划建设。目前中国移动比较有优势,在公共设施、通用工程的能力和财力等方面均走在各大运营商前列。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各个运营商的成本,具体实现时应根据运营商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分析。地方政府应该考虑运营商是否可以承担得起等具体展开工作。

  马红兵:在测试过程中,各种通信系统的兼容不存在问题,但是并没有考虑不同运营商的资源共享。我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共享的经验,资源共享结合不同运营商的系统效果是不一样的。

  张健明:关于合路共建的问题,一方面不同运营商可能会共享一些站址或机房,甚至是传输设备。另一方面可能同一家运营商会做不同的覆盖。比如欧洲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石头,穿透能力比较差,所以当地运营商会准备一些家庭基站,在家里用Wi-Fi覆盖。因此同一家运营商提供室内外覆盖时需要提供连贯性,此时最重要的是实现无缝。对于不同运营商合路共建的问题,我认为不能指望运营商间的谈判,需要第三方或者政府出面解决。

  马跃:在合路共网建设中,需要考虑分布系统如何支持宽带以及干扰等问题。统一规划也非常重要,即不同制式的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不同制式的3G标准有一些差异,比如频段,每个标准的覆盖频段不同,系统分布个数也不同,此时需要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这对于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工作都非常重要。

  胡奎:从技术角度考虑,资源浪费得最少的网络就是最好的,TD—SCDMA(以下简称“TD”)这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合路共建的共享,更多是在运营的层面上。技术层面上,TD与WCDMA的核心网是可以共用的。终端则应实现多模,避免一个用户同时准备多个终端多张卡的不便。比较成熟的多模技术如Wi-Fi/TD或Wi-Fi/WCDMA等已经面市。

  李敏:目前新的无线技术层出不穷,如CDMA、WiMAX、Wi-Fi等制式非常多。在做室内规划时,天线位置的选址很重要。如果从优化的角度考虑,应该基于链路预算来设置天馈系统的位置。但是不同系统的频率不同,调制解调不同,因此在链路预算时需要技巧和方法。

  话题2 室内覆盖如何应需而变

  周晓娟:在3G建设启动和3G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室内覆盖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和矛盾?

  周胜:从规划优化的原则看,作为运营商实际上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因此首先要明确在什么地方做室内覆盖,因为室内覆盖投资的成本非常高。同时需要区别的是通过室外对室内做覆盖还是在室内做室内分布系统。此外具体建设时,选择何种设备也需考虑成本,比如电梯内的覆盖采用电缆还是天线。

  第二,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准确标准来衡量,而且即使相同的变频在不同环境中的室内覆盖,用户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第三是未来网络的发展。现有的2G系统已经存在,将来的网络建设如何考虑现有的网络,以及进一步引入HSDPA等技术之后如何建设,都是建网初期要充分考虑的。

  任长春:3G首先面临着系统频段的改造,包括天线等都要进行物理上的相应调整。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容纳室内80%的话务量。但从目前情况看,实际上国内2G室内的话务量还不足10%。室外基站很重要,数量很大,目前确实覆盖范围非常广,但是存在信道分析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网络无论覆盖还是质量都非常好,中国的用户已经非常习惯在这样的移动网络里生活。3G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保证室内覆盖质量非常好。至于能不能到80%的话务量还有待考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3G部署初期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网络牵引。一个网络建设完善至少需要3年,特别是TD从标准、后续的演进到天线等设备都有很多标准,网络建设时间也许会更长一些。包括现在的HSDPA、HSUPA等标准都存在一些问号。如何做好TD的优化工作,尤其是室内覆盖,TD在建设时必然会出现独特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和积累,才能够在1到2年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才可以大规模地发展。

  所以我给TD的发展进度泼点冷水,网络覆盖是要做的,但是跨度不能很大,而且用户的放号不能很快,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优化有计划地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

  马红兵:运营商最关心的可能是用户的终端体验。引入3G之后,其大部分业务是在室内实现的,如何做好室内覆盖是亟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室内外的干扰问题涉及对原有2G网络的改造,此外,对于音频的网络设计涉及硬切换,实现时比2G的切换困难,很多业务能否在终端上实现还有待观望。

  张健明:我认为室内覆盖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TD是新兴技术,呼吸效应和频率利用率等都是新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优化方面,当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发现掉话率、回音、拥塞等问题。TD的发展是在不断地摸索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此外是应用的问题。未来的3G将会有各种各样目前无法想象的问题。中国众多的SP中每一家都有可能开发很多种新应用,网络由此也需要有应对相对问题的能力。如果不是点对点,而是点对多点,网络就需要对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宏蜂窝与室内覆盖可以比作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首先必须有一个很完整的骨架,才可能补充血肉。因此首先要明确一个精品TD网络的定义。

  马跃:短期考虑,在3G部署初期,室内覆盖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任何网络在新建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好室内的深度覆盖。3G部署以后,开展的都是新兴的数据业务,预测用户的业务模型和用户的分布比较困难,此时容量的预测相对网络覆盖更困难一些。

  从长远考虑,如何更好地优化室内覆盖的利用,也就是说TD或其他3G系统建好以后,如何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未来需要关注的焦点。例如CDMA2000中切换的比例等其他很多指标,都会对系统的一些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

  胡奎:一方面,TD-SCDMA在测试设备方面相对匮乏。另外目前TD在各个城市的试用过程中,虽然已经经历了多轮外场测试和室内覆盖的试验,但是还未达到足够的规模,缺乏很成熟的经验,因此很多室内覆盖的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

  李敏:3G的建网过程应该是先室外后室内。但从目前3G的市场看,室内覆盖占总投资的20%,却承载了80%的业务量。所以从网络流量的角度考虑,3G初期的建设也许是先室内后室外。3G在日本的发展比较早,发展之初也遇到一些市场方面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室内覆盖是其3G部署初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技术角度,中国的TD受四维无线资源的影响,即时分、码分、频分、空分。空分智能天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智能天线现在可以做到6个阵元,体积仍然很庞大,在室内难以解决,需要采取其他手段。中兴等厂家提出如何解决室内空分的问题,可能会给中国3G在室内覆盖方面带来挑战。

  话题3 终端产业链新机遇

  周晓娟:有专家谈到TD终端的问题已经大大缓解,测试工具和优化工具的缺乏已超过终端,这将给终端设备厂商带来怎样的机遇?如何准备迎接这一机遇呢?

  马跃:每一个新制式的系统刚建立的时候,终端都比较紧缺,即使有,种类也不多。但随着产业链的完善,这个问题肯定会逐渐得以解决。未来市场上的相关手机,包括三模手机等品种会越来越多,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质量和性能都将大幅度提升。新网络的建设都会有这个过程。

  胡奎:凯明是芯片供应商,属于终端产业链的上游。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凯明可以比较完整地获取包括空中到物理层的信息,再根据网络优化的需要,以及用户或设备开发商的需求,把相关的信息按照顺序提取出来,包括设备和网络优化方面的有利信息。具体地讲,凯明在室外覆盖已经提供了测试终端、模块自动测试等设备。室内覆盖方面,凯明也在积极地推出模块以支持PDA和手持设备。但由于模块在室内携带很不方便,所以空间方面会遇到很大困难。在室内工作时,凯明会采用一些特殊技术支持室内测试工具的匮乏,目前已经有这方面的产品线。设备厂商一方面要服务产业,另外一方面还需要积累更多的建网经验。

  话题4 稀缺资源谁来配置

  周晓娟:室内覆盖被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应该由谁来配置?如果中移动抢先占据十城市的3G网络,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运营商的不平等竞争?

  周胜:如同业务的发展很难预测一样,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很难预测。所以很难判断这种情况是否会形成垄断。业界应该更多地关注运营商优化人员和技术支撑方面的优势,而不是简单地关注建设先后顺序。

  任长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可以针对进入次序的竞争用谈判的形式达成协议。此外中国移动的能力、财力和技术储备都很好,建设TD也背负了国家的重任。此外,今年电信和网通也进行了多个省市的TD试验网建设,正在进行站址规划,一些地方也签署了建站协议。所以中国移动不会对后进入的运营商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也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国移动长期在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品牌建设到网络能力以及战略发展,都有很好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其他运营商目前都处于为利润苦苦挣扎的阶段,所以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不可模仿。

  马红兵:目前WCDMA技术很成熟,而且已经有商用的经验。TD是我国最近推出的技术,在进入市场时采用了先建设试验网的规模流程,应该给TD技术的成熟以一个完善的时间周期。同时各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能说移动先进入就会产生垄断。

  张健明:目前共享的基础设施已经存在,毕竟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部署有先后。我认为垄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国内的运营商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做生意最大的原则是互惠,双方都有利益才可能达成协议,同时政府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国移动会在TD建设中走得比较靠前,但是不会形成垄断。

  马跃:我认为移动先进入不一定会获得每个方面的优势。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方面,还会涉及市场策略等各方面。例如我们并不能评价现有的G网和C网哪一个比较好。我认为影响运营商优势的因素非常多,不能一概而论。

  胡奎:目前,中国3G在各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尤其是最近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迅速。一项新技术的成熟需要周期,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很多厂商与运营商要做到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拉开差距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李敏:室内覆盖的确是稀缺资源,谁先进入谁的优势大。此外,稀缺资源不仅包括室内覆盖,还包括室外站址在内的所有无线资源,先进入的运营商优势肯定大。而且基本上针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这样说,所以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防止垄断现象的发生。


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孟祥初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