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虚拟运营商
2015/4/30 11:43

虚拟运营商半数不放号 年内或掀退出潮

深圳特区报  吴凡

海内外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冰火两重天:海外虚商市场火热,通常能占到各国市场份额约10%,谷歌最新宣布进军消费者无线服务领域推出新服务“Project Fi”,成为虚商市场最新的生力军;国内虚商萎靡不前,还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就已经面临生死大限。截至上个月底,中国获得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牌照的42家企业仅有20家正式放号,这意味着虚商试点工作启动一年有余,可真正推出业务者却不到一半。

近期虚商市场也是低潮不兴,乐语关闭位于北京的虚拟转售品牌“妙more”旗舰店,连连科技解散全国运营团队,华翔联信、话机世界、爱施德等企业出现负责转售业务的高管离职潮。

工信部规定今年12月31日,业务未达标的试点虚商将会退市。

不少虚商用户不过1万

截至2014年底,用户超过10万的虚商只有苏宁互联、国美通信、蜗牛移动等几家,多数虚商用户在1万之内。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虚商处于不盈利状态,与当年轰轰烈烈争相涌入市场的热闹景象相去甚远。

记者调查发现,蜗牛、阿里、苏宁、巴士在线、乐语通讯、分享在线等近十家企业均已发布各自的虚商品牌,并完成网站、客服、付费、售后系统建设。迪信通发布“迪加”品牌,其网站已上线但仍需完善。另外还有部分虚商仅仅发布了自有品牌,网站以及计费系统等服务的建设依旧还在筹备中。

虚商放号情况不容乐观。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秘书长兼虚拟运营分会会长苗建华透露,截至目前我国虚商累计发展用户超过410万户。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410万的用户中,活跃用户占比有限,其中蜗牛、京东、阿里、苏宁等占据了大部分活跃用户的份额,而蜗牛移动一家的用户就已突破百万,由此推断不少虚商的用户总量实在有限。

用友通信副总裁白弢表示,由于移动转售业务前期投入比较大,虚商预计发展到50-60万用户时,才可实现盈利。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多年以来牢牢占据着中国通信市场主导地位,虚商的兴起曾被寄予激活市场的厚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曾认为,虚商用户规模2015年将达5000万,占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3%。目前来看,距离这一预期还相差甚远。

三大痛点制约虚商发展

统计显示,全球目前共有1100多家虚商,在欧美市场,虚商在移动通信市场占比约在10%左右,其中荷兰占到14%、德国19%、法国10%、英国13%、美国7%,中国香港则为8%。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荷兰虚商服务用户数达到840万;在英国仅Tesco Mobile一家虚商的用户数已达300万。不难看出,与欧美虚商市场相比,中国虚商市场410万的用户数和不足3%的市场占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42家虚商杀入移动通信市场,中国消费者似乎选择更多了。可现实并非如此,记者连日调查发现,虚商发展目前面临利润微薄、用户体验不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三大痛点,明显制约了虚商发展步伐。

国内虚商不能自建网络、无号码资源,传统三大运营商掌握着业务定价权,批零倒挂等现象让虚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利润微薄无力大力推广发展。

不少使用170号段手机号码的网友反映,虚商发售的170号段号码仍存在无法接收验证码、网络服务仍为三大运营商标识、误识别为骚扰电话遭拦截、银行卡无法绑定等一系列问题。这反映出用户体验、互联互通等问题仍是虚商群体发展掣肘。

千人级别的网络调查显示,22.8%的手机用户听说过但不了解虚商,62.9%的手机用户根本不知道何为虚商。去年年底各家虚商纷纷发力,让市场热闹一时,但喧嚣过后的推广后劲不足,致使虚商品牌并未被大众熟知了解。

多位业界人士指出,技术遭遇瓶颈、创新能力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政策束缚等原因也是虚商步履维艰的原因。

千亿级市场将开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报告显示,在其调研的18家中国虚商中,过半企业认为自己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半数企业认为缺乏真正优质的商业模式成为转售业务发展的最大挑战。

在上述报告选取的18家虚商中,有接近40%的转售企业希望转型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超过32%的转售企业则希望成为有移动互联网能力的传统企业,超过20%的转售企业希望具备线上和线下整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事,目前虚商发展模式多为瞄准企业级细分市场,依靠互联网优势资源打通现有平台业务、利用渠道优势进军移动互联网、专注智能硬件与健康领域等几类。现阶段来看,虚商发展之路上的清晰盈利模式仍是雾里看花。

市场研究机构Ovum报告预测,2019年国内虚商的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7%,相当于1.09亿左右的用户总数,市场价值达到千亿元级别。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