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机房节能降耗成为信息通信行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信息通信机房的环境要求不仅涉及到机房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与节能降耗也有密切的关系。比较国内外不同标准的技术指标差异,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一些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房,制定信息通信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测试要求及其对应的机房环境要求,这对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机房环境;洁净厂房;粉尘;腐蚀性气体;节能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2.11.008
概述
信息通信机房主要包括接入、汇聚、传输、核心综合业务、动力机房以及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的 IDC 数据机房,其中,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基站和IDC数据机房是目前建设规模和能耗增长最为迅速的两类机房,基站具有数量庞大、站址分散、机房环境相对较差的特点,IDC数据机房则建设规范,对于机房环境指标要求高。不同类型的信息通信机房建设模式差异较大,放置设备不同,机房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设备运行的需求。
当前,国内、外信息通信行业对于机房环境有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信息通信设备属于固定应用的电工电子类产品,对此类产品的环境条件,也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标准对于环境条件的规定,却有较大的差异,环境指标要求不统一,相关指标之间无法进行科学的换算。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与机房环境条件关系密切,设备对于基础设施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时,将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前期的建设投资,以及后期的运营、运维成本,导致温控系统的能耗较高。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节能降耗成为减排CO2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就信息通信行业而言,极简建站和降低温控系统能耗,是实现信息通信行业节能降耗的重要环节。
因此,根据当前不同类型机房实际应用场景,制定合理的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和机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使信息通信设备具有宽泛的环境适应性,对于降低建设和运营费用、减少能源消耗,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