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全息投影的马云、语音连线的马化腾、视频连线的马斯克、出席现场的李彦宏和张文宏等多位重磅嘉宾“云聚一堂”,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那么,大佬们对AI的未来是怎么看的呢?
马云:与其担忧,不如担当
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击碎了人们的一些固有观念。
在会上, 马云 说, “我记得去年我们当中还有人在担心、争论,机器会不会取代人? 就业怎么办? 现在我们最着急的是怎样才能让机器尽快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 比如在病毒传播的领域,我们千方百计要让机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冲在最前面。 ”
对于疫情给世界带来的改变,马云分享了三点思考:
第一, 人类离不开地球,但地球却可以离开人类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设了太空站,试着在太空生存,很多杰出的人开始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伟大的探索。接下来因为数字革命,人类有能力向内探索,真正地了解自身,也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 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显得更难,也更加重要 。
今天,人类对自己的了解非常有限,最厉害的脑科学家也只了解人类大脑不到10%,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己的陌生、对地球的陌生。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不懂得这个地球,不珍惜和保护这个地球,所以制造了很多的麻烦和灾难。我想,人类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地球的问题,不然,无论我们移居到哪个地方,无论我们去哪个星球,都会依然面临这样的麻烦和灾难。
第二, 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是人类必须成长 。疫情让我们明白世界的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决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级动物决定的。就好像决定非洲大草原的是那里的微生物,而不是狮子。我们人类千万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我认为AI应该翻译成为机器智能,翻译成人工智能,是人类把自己看得过多,很多事情对于人类来说很难,对于机器来说却非常容易。 动物有的是本能,机器有的是智能,而我们人类拥有的应该是智慧 。
第三, 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疫情没有改变技术变革趋势,但是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 。因为灾难在逼迫我们创新,我们一位专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片子需要10-20分钟,后来技术人员开发出新冠CT隐形智能算法,机器看病例片子只需要20秒,疫情期间农民用卫星遥感,卫星通过遥感图象识别,稻田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预估产量价值,再决定贷款多少钱给农民,疫情期间用互联网技术让自己活下去,让别人活下去的创新无处不在。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剧变,今天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担忧,与其担忧不如担当,因为病毒不分国家,技术也不应该有边界,不分你我,今天的灾难是巨大的,今天灾难也许才刚刚开始,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大家早一点开始合作、团结、抱团,我们就会早一天胜利。
马化腾:要做到AI向善,就要做到人工智能的可知、可控、可靠
由于身体原因,马化腾今年缺席了大会现场。通过实时的语音连线,他表示:很遗憾,今年不能来上海参会。但是 “云端峰会”突破了“面对面”的限制,把全世界都变成了会场,让我们可以“屏对屏”参加这场盛会。
马化腾认为,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 。它正在将人类的认知,推向“更快、更高、更强”,也势必带给我们,一场前所未见的科技与产业革命。
目前, 我们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 。因此,腾讯把“科技向善”纳入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每天都在研究和应用新科技,归根到底要为每一位用户负责。要做到“AI向善”,就要努力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这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为我们解决“世界级”问题,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去年李强书记参观了腾讯线下的科技嘉年华;今年腾讯会在线上为大家带来AI技术的展示。接下来,腾讯华东总部将进一步扎根上海,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设者之一。腾讯会加快“新基建”投入,与上海一起,“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上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彦宏: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经济停滞,失业率大幅增加。而这场突然的疫情,也让企业家们不得不反思,科技创新是否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让人类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李彦宏表示,“现实情况是,我们没有能够在武汉封城的时候,派遣大批的无人驾驶车辆为百姓提供日常服务,我们没有能够通过生物计算快速找到新冠疫苗,我们也没有储备了足够多的技术来应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逆全球化风险。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对技术,尤其是AI技术产生了悲观情绪。但是, 作为一个局中人,我知道,我们在进步。 ”例如,百度发明的LinearFold算法可将此次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 分钟缩短至27 秒,提速 120 倍,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快地预测病毒变化趋势,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还可以提高疫苗研发的效率。
在李彦宏看来,AI发展会经历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叫 技术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60多年前被提出,近十年来算法有着快速的迭代和创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赋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技术平台,但是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都集中在概念的导入和技术探索,并没有演变成为一种产业或者经济现象。
第二阶段叫 经济的智能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产生的有效数据呈指数级上升,云计算的发展则提供了海量计算所需要的能力,加上经济和社会的普遍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所创造的基础环境,人工智能终于可以开始在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展魔力。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前半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围绕通用能力的开发和作为一种资源的AI能力平台化,以及智能搜索和信息流的智能推荐这两个标志性行业应用;在后半段,人类的人工智能可以开始全面产业化,就是行业应用和商业化的全面普及。
第三个阶段是 社会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将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智能协作与制度的创新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最终的协作和变革又会对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人类终将进入智能社会。
李彦宏称,目前 我们正处在经济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时期,而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悲观的阶段 ,这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经阶段。就像互联网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经历的那样,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是,当迷雾消散时,一个经济和社会全面互联网化的时代开始了,熬过寒冬的小人物们成为了新的英雄。
李彦宏表示,“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而人类终将掌握自己的命运。”
张文宏: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强大的物资调配能力
在大会上,对于大家关注的“人工智能在疫情里的作用”,张文宏认为这只是起点。“人工智能今天如日中天,也有很多国际一流的老总今天在这里发言,但是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 这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 。这次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反思,将来人工智能可以如何改善城市管理,包括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预警速度。”
为什么这么讲? 张文宏表示, 在整个疫情过程当中,开始他们全部用的是人工。“上海的防疫部队在去武汉的一开始,我们其实希望的是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已经遍布全国,知道我们缺什么、武汉有什么,然后迅速地进行调配,包括口罩、防护服、尿裤、呼吸机等,但是什么数据都没有。最为夸张的时候,我们是通过直升机直接投递物资过去的,这就像战场上一样。 后来它迅速进来了,资源调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从这次的战争开始以后,我们就意识到, 将来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大的物质调配的能力 。”
张文宏认为,医疗资源的调配系统非常重要,因为人工智能是根据需求布置的。例如,今天多少个航班进来,所在国家的疫情如何,医疗资源要增加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应该有真实的数据。这次新冠CT表现和以前的流感、其他肺炎完全不一样,人工智能如果在去年12月初就看到了大量肺部CT图片,数据会提出警报。“ 今天我们的防控是熔断式的,熔断就不能人工智能。将来的数据应该是真实世界的数据 ,非常期待线上线下的数据结合。”
沈向洋:人工智能必须要解决的是数据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作用,沈向洋则表示,这次的疫情实际上是令人工智能真正有机会应用到很多方面,其中 四个方面很有价值 :
第一个,以人工智能加速推进预防诊断和相关治疗的研究,特别是疗程手段的突破,大家在等这个疫苗什么时候出来,有什么新的更好的治疗方法。
第二个,从全球卫生健康、流行病学的数据里提取发现这些数据的洞察,然后将它的特征、变化、趋势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让大家能够一起看到怎么去应对健康的风险。
第三个,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疫情必须要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推动医疗资源的分享,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服务更多的人口,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四个,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要突破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像隐私保护、标准化、误操作性,这可以有安全、可靠、高效分享这些数据。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沈向洋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我觉得 接下来非常重要的变化是现在的认知-感知巨大进展向认知巨大的变化 。因为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深度学习的工作,像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这些进展非常大。接下来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对“认知”的认识,我觉得还是非常早期的一件事情。
第二,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是交互的问题。在计算机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人人交互,计算机出来之后就变成了人机交互,5G也好、电脑也好,实际上在未来的发展,最激动人心的是人和AI的交互, 未来AI的人口可能会远远超过在世界上的人的人口 ,这会带来很多巨大的问题。
第三,人工智能走到最后是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最后真正要解决的事情还是一个常识的问题,只有我们能够把常识的问题理解了,我们才是迈入真正的人工智能。
姚期智:AI方面获得的巨大成果往往是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
姚期智认为 人工智能关键的核心是基础科学 。“我们要记住,AI所有的这些光环,包括今天看到的这些耀眼的应用,它们其实是来自于一些基础的科学。”
他在演讲中主要讲述了三点:
第一,理论很重要。AI现在面临的挑战,都可以通过理论来分析,这种分析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面临的到底是什么,从而获得一些启迪和启示,找到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
第二,AI绝对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有许多例证可以表明, 在AI方面获得的一些巨大成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 ,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因为没有其他学科科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话,AI方面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
第三,一些值得探索的新方向。机器学习和拓扑学之间的联系,拓扑学方面的一些概念、技术和复杂度的理论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AI方面新的理论,只看AI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和隐私之间联系,如让计算的结果不需要去揭秘数据属于谁,甚至不必要揭秘数据,他认为,其实可以通过密码学实现这个目标,这是AI的一个全新领域;可控的超级人工——Super AI,他引用了伯克利大学一位教授的看法,即尽管我们不知道超级人工智能会不会来,但是我们最好做好准备。
“现在的应用,它是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这是一个基本的科学的原则。 我们现在做的理论研究总会在原来的某一天可以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 ”
马斯克:只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游戏中人工智能肯定都会玩得比人类要好
作为“颠覆者”,马斯克显然很懂得行业游戏规则。而对于人工智能,他表示:只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游戏中人工智能肯定都会玩得比人类要好。
马斯克认为,实现自动驾驶5G目前不存在底层根本性挑战,但是有很多细节问题。而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解决这些小问题,然后整合系统持续解决长尾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特斯拉现在的硬件,只需要改进软件就可以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
他指出, 认知可能是人工智能最薄弱的领域 。“不过未来认知会表现得好一点,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游戏,只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游戏当中人工智能肯定都会玩得比人类要好。”
此外,他还解释了特斯拉为什么要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我们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而且低功耗的系统。如果我们使用传统GPU、CPU或者其他相似的产品,将耗费数百瓦的功率,而且后备箱会被计算机GPU巨大的冷却系统占据。而且,要知道能耗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非常重要。“他还透露,特斯拉在几个月前审慎启动了芯片的第二套系统,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非常喜欢国内的环境。他表示,特斯拉自动驾驶在中国工作得非常好,且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中国总是给我惊喜。我们会在中国做很多原创性工程开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所以(你们)可以考虑在特斯拉中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