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提速降费的推进,电信运营商面临传统通信业务收入的下滑,网络能力开放为运营商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释放基础网络的价值,适应互联网化运营的需要。三大运营商从技术架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成熟产品投入市场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网络能力开放还存在诸多挑战,网络组织需要优化调整,运营模式有待完善,行业监管、网络安全和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电信运营商、需要传统设备商以及互联网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本期我们策划和组织了《网络能力开放》专题,选题涉及了网络能力开放的门户架构与运营管理,语音、流量和云视频会议等产品的设计,以及相关行业应用的探索,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查看全文>分析了语音能力开放背景以及语音能力开放的业务签约受理和管理需求,提出了语音能力开放集中管理解决方案、组网结构、外部接口要求,以及业务订购、受理开通、计费批价和后台管理等主要功能要求,并以云呼叫中心、家庭智能设备通话等典型语音业务能力开放场景为例,描述了其能力开放集中管理技术方案和主要业务流程。最后,对网络能力开放集中管理解决方案的后续迭代进行了展望。
描述了实现云视频会议的3种架构类型,描绘了不同架构类型的网路拓扑图与 系统分层图,并分析其各自特点与优劣势,同时详细阐述了云视频会议中媒体 处理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媒体分层编码技术、媒体数据交换同步技术、媒体网 络适应性技术与媒体安全技术。最后对云视频会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分析了税控开票云服务系统的发展背景和应用需求,并基于云服务系统应用需求研究了运营商网络能力开放发展现状,描述了云服务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提出了业务质量保障、智能客服等云服务系统优化需求,并基于运营商网络能力开放研究设计了云服务系统加速、智能客服和统一鉴权等优化解决方案及主要业务流程,有效提升云服务系统用户体验。最后,对云服务系统的后续迭代和优化进行了展望。
从运营商通信能力开放平台的建设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基于能力开放平台的门户系统架构设计方案。该方案依托运营商通信网络,基于通信服务、网络策略、安全认证等通信能力,向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提供标准化能力部件和统一开放接口。用户只需注册并通过认证,即可在线洽谈合作意向,并开发使用多样化的能力产品。详细介绍了该门户的系统架构、功能设计以及关键业务流程,为运营商探索能力开放业务提供了一定参考。
近几年,智能设备蓬勃发展,运营商传统业务停滞不前,运营商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来增加客户黏性,促进用户保有量。提出了基于能力开放平台的网络架构研究智能设备通话的解决方案,并以智能音箱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智能设备通话的应用场景,最后对未来智能设备通话的进展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各类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的快速推进,万物互联已从概念走向现实,物联网正步入快速发展期。物联网业务的多样性,对网络的精细化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运营商需求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能力开放的物联网参数协商方案。基于参数协商能力开放接口,物联网多种终端可根据自身业务特性灵活自主调配相关网络参数,从而实现网络参数的精细化调控,为终端节能省电、物联网络能力开放及通信网络精细化运营提供可行性方案。
为保障手游、视频直播等时延和带宽敏感类业务感知,中国联通开始研究不同领域4G网络差异化需求和流量加速技术。浙江联通在杭州新建流量加速平台,结合现网PCC系统和无线QCI开放,部署形成4GQoS能力开放系统。加速平台与网易和腾讯手游、阿里手淘直播等业务平台对接,搭建测试环境,从无线到核心网端到端QoS参数配置及优化,验证业务效果。共同推动形成移网云加速产品,为客户提供网络差异化竞争服务和流量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G频谱中3400~3600MHz是产业链聚集度最高的中频段,我国已发布该频段的5G规划。详细分析了在3400~3600MHz频段部署5G系统与卫星固定业务(空对地)即FSS地球站之间的同频、邻频以及饱和干扰,并且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规避干扰的措施。
基于实时业务对时延敏感的差异化特征,提出了业务时延评估模型。基于用户申请业务的流程,结合业务阻塞率和与业务抵达概率,提出了业务测量模型。结合时延评估与业务测量模型,提出了能够综合考虑时延与带宽占用的LTE调度算法SMSA。对于时延大和信道条件不好的用户,可以通过加权因子来提升其调度优先级,而对于系统负荷增加、业务较少的用户,则可以通过减少其因子权重来降低其调度优先级。最后采用Matlab对SMSA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系统吞吐量还是公平性在所列举的算法中都有一定优越性。
基于福州联通NB-IoT智能水务商用网络部署运营,结合NB-IoT技术特点,研究了NB-IoT的组网策略。同时针对NB-IoT行业应用困境,提出异网测量参照、用户覆盖画像、业务风暴解决等技术创新方案以及网业联动管理创新方案,最后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为满足地铁高话务量和高速数据流量的需求,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础上,利用UMTS与LTE(UL)共传输、单芯双向光模块、局点试验台搭建等方案,构造UL网络的地铁室分系统。网络优化后地铁内的导频信道功率、LTE下载速率、UMTS语音业务质量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网络切片是5G相对于4G最大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它赋予了网络更为灵活和敏 捷地满足业务需求的能力。介绍了5G网络切片端到端管理与编排的基本概 念、标准化进展,并以FlowOne为例介绍了端到端管理与编排产品实现的基本 理念及其主要功能,汇总了当前国内外运营商对于此技术进行的相关研究和测 试,展望了5G网络切片端到端管理与编排的未来发展。
随着4G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期中国联通大力发展2I2C、冰激凌套餐、畅视等业务,数据流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导致现有的分组域承载网络出现了瓶颈,严重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分析了现有网络的结构及存在的弊端,提出网络扁平化、简约化的方案,为未来中国联通网络结构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量子保密通信是未来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介绍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探讨了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示范及标准化研究最新进展,提出了量子保密通信的系统架构和典型网络组织;同时为了更好地与现有通信系统融合,提出了一种QKD系统与大容量光通信系统共纤传输方案;最后对量子保密通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信网络质量和稳定性是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阐述了地方政府对减灾救灾 等非常态情况下的通信可靠性要求,结合某本地基础网络现状,从节点机房、光缆 路由、传输网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本地基础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可靠性问题,给 出了下一阶段基础网络通信设施抗灾能力建设和保障策略。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运维带来新的挑战,维护单位需要做好数以万计的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故障快速定位,需要维护海量的设备配置信息,满足负责的业务服务以实 现快速的业务响应,降低人工操作成本并保证支撑质量,做好相关运维资源的有效 运营,是中国联通IT运营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国联通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现 状出发,对中国联通IT运营平台建设思路进行探讨,从系统定位、能力需求,技术路 线等多方面对平台功能需求、技术架构、系统框架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 的IT运营平台建设方案。
首先介绍当前传输设备发展现状、现有传输设备和传输机房气流组织方式,随后对 大功耗传输设备散热引起的机房局部热点和气流组织混乱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最后结合工程实际从传输机房设备布局和气流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大功耗传输设备 散热问题的解决思路,并对传输设备气流组织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对运营商机 房热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数据中心的工艺要求在最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建设规模朝着超大型和边缘中小型发展,环境要求逐渐宽泛化,业务承载也从单一数据中心向多个互为备份的数据中心群发展。跟踪研究数据中心工艺要求的变化,有助于更加清晰地把握数据中心行业的进化方向,更加准确地把握数据中心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建设出更加贴近未来需求的数据中心。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中国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