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15/2/9 11:21
让移动支付无处不在
0
0

几万年前,人们开始“物物交换”;几千年前,人们使用“通货”即金银进行交易;几百年前,为解决通货的携带以及切割不便等问题,“金银等价券”出现;几十年前,为刺激经济以及战争需要,“纸币”成为最基本的交易工具;几年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始流行,无纸化的“数字货币”被人们用来进行交易。移动支付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 移动支付的广阔市场前景

1.1 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从最终用户能感知到的业务层面进行分类,移动支付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 移动金融服务

主要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取款、转帐甚至购买金融产品。当然,这里的移动金融服务其实只是建立了一个银行和用户的资金流转桥梁,可以被看作是银行的由运营商帮助建立的营业渠道,由于运营商本身不是银行,因而无法直接提供有息存贷款业务。

  • 线上支付服务

通过互联网完成一站式商品购买并支付的服务。

  • 线下支付服务

具体又可分为人对人的当面支付,和人对机器(包括POS机、自动柜员机、交通工具刷卡机等)的支付。

可应用于企业、家庭的自动读表,自动缴费,如水电煤气的自动抄表并代缴费服务。

1.2 Essence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移动支付业务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通过系列操作,将用户和商户的银行账户进行映射、关联并完成交易的支付网关。一方面,移动支付安全、简单、方便的支付体验,必然为消费者所追捧;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实时到账、数字化自动结算服务以及安全可靠的业务逻辑,也必然为各类商家merchant所欢迎。如此一来,移动支付便可以逐渐积累起一定规模的用户和商户群基础,从而形成整个产业链以支付环节为核心的渠道扁平化、物流信息化、结算数字化,最终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

1.3 Profitability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移动支付将从三方面产生并分享收益:

  • 支付渠道手续费

SP可以依靠渠道收取交易手续费的。商户使用移动支付网关,既可以避免和银行逐家谈判,又可以享受移动支付的低手续费甚至零手续费的优惠,从而降低商户支付环节成本;

  • 渠道代理佣金

基于海量用户,移动支付可以给商户提供直达用户的扁平化渠道,并提供基于消费行为分析的精确营销等附加服务;

  • 余额利息

对于用户而言,用户移动支付账户的总余额,可以映射到他们的银行资金账户产生活期利息收益。

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有目共睹:在中国市场,阿里巴巴集团凭借旗下移动支付品牌支付宝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视线转到美国市场,Square和Isis的品牌发展也有目共睹。

2 移动运营商的差异化优势

从全球来看,当前已经在开展移动支付运营的主体主要有3类。

互联网厂家,即OTT,目前主要提供线上支付(即交易双方必须连接互联网);

银行,目前既可以提供线上支付(如网银),也可以提供线下支付;

移动运营商,可基于手机提供移动支付(包括线上和线下)、移动金融(转帐)等服务。

移动运营商在挖掘“移动支付”这个金矿上,有着OTT和银行玩家差异化的行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业务普及更容易

2.1.1 现有的庞大用户基数

通常,移动运营商由于业务的独特性,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粘性度高的用户,并且这个数字还会逐年增加。而OTT依赖新颖业务,巨额投资推广积累用户群,只有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才可能引入商家资源进而盈利,用户基本不创造价值。因此从这角度来说,OTT发展支付新业务明显要比运营商要艰难。

2.1.2 设备要求更低

对于远程支付,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可覆盖功能机和智能机,而OTT和银行的移动支付必须依赖智能手机以及运营商提供的稳定的数据网络

例如交通付费等需要快速线下支付的场景,需要依赖离线电子钱包的芯片技术,通过NFC近场通讯支付,运营商可以直接在SIM芯片上实现,而OTT则要求用户换手机。

2.1.3 可复用传统渠道

对于支付业务来说,前端销售推广和后端客户服务都很重要,依靠现有营业渠道,是移动运营商快速推广移动支付业务、构建良好口碑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有庞大的线下商户、门店资源,线下拓展的经验丰富,渠道成熟。

OTT的商户资源主要集中在线上散户,大型商业机构如沃尔玛等主要还是通过门店线下交易。根据相关权威统计,截止2014 Q2,在中国,网售市场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不到9%,而同时期在美国该比例只有6.4%。

2.1.4 可推广到物联网

在物联网时代,运营商借助于行业“管道”,可以将网络连接至任何一个机器终端。构建广泛的联网应用的前提是将网络芯片植入各种机器终端,使得机器得以通过“管道”连接到电信网络的系统平台,从而使移动支付的使能角色从“人”延伸到“机器”领域,轻松实现加油站、高速收费站、家庭水电气表等领域的自动读表、自动支付能力。

2.2 更贴近业务实质

运营支付业务,必须要同时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牌照,资金门槛,品牌&公信力、安全&监管,实体门店渠道和客服支撑。而运营商已经运营的电信业务满足除支付牌照外的其他条件,支付业务和电信业务一样同属实体经济和重资产经营模式,运营商可以利用其既有优势展开支付业务的经营。

而OTT过度依赖线上,以虚拟经济模式进行运营,往往由于缺乏牌照、资金、公信力、渠道覆盖等因素而无法有效开展支付业务,或者说难度要大得多。

即便作为中国最大的OTT,支付宝,虽然解决了牌照、资金等大部分移动支付业务运营的问题,但其截止到今天仍然以线上经营为主,广阔的线下实体店支付领域未大规模涉及。

2.3 可靠安全更放心

系统的可靠和安全对于支付业务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于运营商网络的安全和信任感,构建于多年来可靠的实际业务体验。相反,依赖于互联网的OTT支付业务,人们在初始使用时,往往担心互联网欺诈等安全隐患。

2.4 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撑

移动运营商是能够同时掌握云管端的移动支付玩家:

云:运营商要做的是对其已有的云IT处理系统做能力和接口扩展,就可以形成支持整个产业链的移动支付形态:

管道:运营商天然掌握支付交易信息的传输管道,无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还是通过USSD/SMS等传统模式,运营商可以确保这些传输管道的数据的安全和QoS保障。

终端:移动支付涉及的交易首先来自于手机的操作,运营商可以通过STK、SIM芯片定制或者通过智能机APP应用下载来实现用户的接入;

简单地说,运营商建立完整支付系统要做的,就是对现有掌握的云管端系统的改造,而不是新建一套。

3 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策略

移动运营商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立足于以上既有优势,逐步扩展新的业务领域。

The following are successful cases about mobile carriers in operating mobile payment services:

  • 在发达国家

比如在日本,在2004年,NTT DOCOMO开始推出“Osaifu-Keitai”手机钱包业务(采用索尼的NFC技术,成本低廉,1年内发行了1亿张芯片),将用户涉及的各种卡证发到用户的手机芯片上,以刷手机来替代原先的刷各种卡,既解决了用户的便利性问题,又不破坏原卡商已经建立起来的商业生态链。业务一经推出,迅速风靡整个日本,使得NTT DOCOMO成为全球移动支付运营最成功的运营商之一。

  • 在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移动运营商可以先从手机离线支付领域切入,再逐步扩大到在线支付领域和移动金融领域来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 在欠发达国家

比如肯尼亚,2007年,肯尼亚Safaricom推出M-Pesa移动金融业务,向用户提供基本的存钱取钱转账业务。2013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已经占到肯尼亚Safaricom全年收入的18%。鉴于Safaricom的M-Pesa业务良好的业绩表现,VDF集团已经将移动支付作为未来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并与华为签订了13个子网的移动支付方案框架协议。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 (MM) 解决方案,将帮助运营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迅速进入金融和支付领域,通过不断拓宽其产业生态系统价值链,占领支付入口然后利用支付入口将产业延伸到商品零售、水电能源、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等广阔的非电信领域产业,从而最终帮助运营商实现全数字经济转型的最佳切入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