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君:各位行业的专家、各位来宾,早上好!
我是中国移动研究院的赵立君,今天非常感谢赛迪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一块儿探讨一下我们3G业务下的一些业务特点。
应该说刚才几位领导和老师都提到了3G毫无疑问是我们09年,中国通信市场的一个亮点,一个关键词。那么,在3G的网络时代,我们的业务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想把我们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演讲的题目是《发展融合业务,迎接3G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我主要分四方面内容,第一是我们为什么说融合是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第二个是什么是融合,第三个是我们认为最能够体现融合特点的业务形式,就是M2M的业务形式。最后,融合业务我们谈了很多年,三网融合、业务融合,那么融合的特点是什么样的,我想把我的想法跟大家做一个探讨。
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技术融合驱动新业务发展。从技术的发展来看,如何啊驱动我们的新业务发展,那么技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终端技术的融合,传统的终端有两种,一种是最早的传统的手机,第二种是移动的笔记本。所以,我们从办公室的计算机发展到了智能的手机,我们今天看到的上网本、MPC等等更多的接近于手机的形式,这些形式实际上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会影响我们的业务。
第二个,业务和应用的趋势,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趋势。传统手机上的业务,我们也可以看到发展到了互联网上,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可以发短信、彩信,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机看互联网上的新闻和搜索业务,实际上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融合的方向趋势。
另外一个角度刚才大家都提到了网络融合的技术趋势,比如说2G网络、3G网络,和未来的LTE的4G网络,包括我们的WiMAX等等都在融合,这些网络技术的融合同样会促进我们业务的发展。所以,随着终端网络和用户体验的融合,集多媒体、宽带化的业务会不断地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运营商、硬件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等会共同推进新业务的呈现。后面我们会讲到,有哪些非常明显的业务融合的例子。所以,融合是创新的源泉,融合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传统业务形式或者是技术形态之间,通过两个相互地介入和渗透,催生出一些新的业务。包括移动支付,实际上是移动和支付的融合,包括移动游戏和可视电话。融合实际上是一种力量,会推动我们业务市场的比较。
那么,我们前面看到了,融合是我们现在发展比较明显的方向,那么融合到底是什么样的内涵,融合到底是怎么来实现的?其实从业务融合的方向看,也是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那么网络融合主要是通信网和互联网还有承载系统的融合,还有我们的广播网,我们的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等等。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的融合的内涵。
另外一个是应用的融合,应用的融合是我们有更多丰富的应用的形式,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终端的融合我们刚才也谈到了,我们的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我们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小。所以,融合将给我们运营企业和整个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增长空间。
有一些典型的融合业务,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比如说我们第一个典型的融合业务,就是移动的互联网,它的内涵是说,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网络的融合。其实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用手机来看邮件,邮件毫无疑问是传统的互联网业务,是最典型的互联网业务形式。目前,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来看邮件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使用音乐、欣赏音乐。而音乐产业原来是不同于通信产业的,现在已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手机上的音乐产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音乐的发行、CD、唱片的产业。所以可以看到,是新的融合产生了新的力量,产生了新的市场。所以,新的业务融合可以调用原有的业务,打破市场。
我们希望通过手机去看电视,那么这个电视应该说不应该是等同于我们传统的在家里看的电视,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同时,由于手机的双向通信的特点,我觉得未来在手机电视上会有更多的互动。我可以更快地反馈我的要求,我可以通过点击来展现我自己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说我看到主持人的衣服,我可以马上订购这样的一些衣服,这毫无疑问是传统的电视业务,或者是广播业务和我们机遇互动的通信业务很好地融合。
手机支付其实也是我们通信产业和金融产业的柔和,我们可以设想,我们拿着一个手机走多哪里不用带钱包,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好的改变和提升。我们可以有望看到,在最近的几年有很好的业务出现在市场上,使我们每一个客户、每一个用户能够方便地去购物和乘车,甚至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最典型的现在比较热的业务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产生的业务,这些业务是将我们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微电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融合到我们的行业里面,使它的业务能够更快、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行业的客户。
下面,我想跟大家探讨M2M这个业务是如何融合的。M2M是人与机器实现超时空的连接,实际上它将构建的是一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通信,包括了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所以,M2M狭义上讲是机器与机器的通信,广义上讲是网络化的超越了人与人概念的通信。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典型的M2M的应用,实际上把我们传感器组放作我们的汽车上,通过相关的模块把汽车相关的运行状态和运行信息传到网络上,使我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控制、管理车辆上的传感器设备。这些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包括我们的公交系统和车务调度系统,包括我们的汽车航道领域。这些领域在很多的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可以很好地改进我们的生活。昨天晚上我和我的同事在谈,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同事必须坐公车去上班、出去购物,我们现在很难知道下一班车准确的到达时间,所以我们不得不在车站等半个小时或者是20分钟。如果我们可以提供很好的业务,让我们很准确地知道下一班车的到达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节省时间,M2M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所以,M2M是一片蓝海,是很大的客户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上亿级,甚至是上十亿级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物的通信需求是没有限量的,中国的人口是13亿的用户,所以我们是有上限的,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物作为一个通信对象,那么我们是没有上限的。所以,M2M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节能减排等很多的措施实施。
怎么样推动这样的融合业务的发展,比如说M2M是一个很好的融合业务,它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今天的市场格局下和今天产业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个,我们这样典型的融合的M2M的业务,如何实现终端管理的标准化变成了它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这样一个业务的用户使用本和构建成本都需要降低,就是终端的替代化,解决小的问题是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个,如何更快地构建应用,如何让应用更加个性和,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过应用逻辑集中化解决应用的构建问题。最后,我们把M2M的传感器连接起来,使我们应用的形态更加畅通。
如何解决终端管理标准化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是智能的终端。我觉得通过终端的通信协议和我们的网络管理协议的标准化,来实现终端我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可以降低我们整个业务运营的成本。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从终端到平台、到应用的一个协议站。
第二个是如何解决我们终端的批量化的问题,解决我们最终的用户门槛。我们通过终端的标准化,或者是通过制造、统一化M2M模组,来实现终端的标准化,来实现终端成本的降低。传统上我们的模组通过对于单一客户单独开发,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它造成了我们应用部署的一些限制。
第三个问题是应用的部署问题,如何解决个性化的需求,如何满足各种各样的行业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通过应用逻辑集中化,建设标准化和可定制的M2M的应用平台,就变成了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每一个采集点和采集终端只负责采集数据的传输,那么我们的系统开发和建设都变得非常容易,使得我们很小的集成商都可以部署这样一个从机器到网络的固定形态,这样我们业务的种类会很快速、很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网络,通过我们定制化的门户,通过管理家里的设备,可以看到家里的情况,毫无疑问会有很大的客户需求。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发展这样一个业务,如何使它的范畴更加广阔。与传感器的融合就成了推动M2M业务下一个发展的契机。传感器是包含了感知对象、观察者和构成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无线传感器网络课作为现有通信网络的末梢感知网络。通过传感器的融合我们可以构建M2M的网络。
两个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和部署,包括它业务的形态来看,我觉得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单一客户的单一域名构成的M2M的传感器的网络,这样它解决了单一用户的单一域名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是解决运营商的需求。用户对于获取的一致化,逐渐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说我们交管部门获取车辆的流量,其实很多的个人和部门都需要知道,可能我们交管部门需要,可能我们的环保部门也需要,他要解决由于汽车运行造成的污染的情况。那么,这样的传感器网络,单一应用的话它的价值实际上被低估了,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一个信息或者是一组传感器网络,那么我们通过传感器网络部署的集中化,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阶段,将来很多的传感器网络会由第三方,或者是由运营商或者是第三方企业部署,变成了我们第二个发展阶段。到了第三阶段,可能是真正用泛在化的网络部署。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个人都可以部署网络,最后可以组成一种新的通信形态。
以上,我把我看到的最典型的推动两网融合的形势已经看到了。下面,我们谈一下融合的下一步。我们谈融合谈了很多年,那么重合的下一步会怎么样,会出现怎么样的形态?
我们觉得融合的最新的形态是在会形成一个市场,在这里我把融合和聚合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融合是三网重合、终端融合。这实际上是打破界限,使得终端的用户可以衔接在一起的状态。但是,它还是存在于不同的业务形态,而实际上把它们衔接在一起了。通过OA办公系统可以发短信,实际上是OA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融合。融合本身物质的形态是从物理形态上来看的,聚合不是物质间简单的评价,而是不同于原始的单一形态的新组合。融合实际上是解决了从物理层面上两个衔接在一起,聚合是不存在原有物质的形态,而衍生出了一个新的业务,完全看不到以前的一些特性的业务形态。所以,聚合是高级形态的融合。
我觉得未来会把我们各种各样的通信手段,各种各样的行业业务,包括资源、能力、信息、金融等等组合在一起,构成泛在化、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业务形态,用户不再关注于这是一个电视还是一个手机,或者是一个笔记本等等。它要解决的是我们个人、企业、家庭、市场上用户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智能化、一体化和泛在化的需求。所以,未来通信市场的发展蓝海,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市场上巨大的聚合市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