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09/4/23 15:37
何士友:中兴通讯要做3G时代全能型选手
0
0

1990年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3年加盟中兴通讯,现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产品体系总经理,是公司最高决策层经营委员会成员。

国内市场重要性逐渐增加

刘晓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国内外手机企业都出现了销量减少、利润下滑的现象,请介绍一下中兴通讯手机业务的发展情况。

何士友:国际金融危机给很多产业都带来了冲击,手机产业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国际巨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整体萎缩的趋势。据权威第三方咨询机构Gartner的预测,2009年,全球整体手机市场将收缩近10%,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中兴通讯自1998年进入手机领域以来,在交了不少学费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经验。尤其是近年来,中兴通讯的手机业务发展比较顺利。目前,公司70%的业务来源于海外市场,30%的业务来源于国内市场。2007年,中兴手机出货量超过3000万部;2008年销量达到4500万部,成为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六的手机企业;2009年我们希望能达到6000万部-7000万部的规模。中兴通讯的目标是到2013年成为全球前三的手机企业。

随着国内3G市场的启动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预计今年国内市场的发展将超过海外市场的发展,国内市场将占中兴手机市场很大一部分。去年中兴手机7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但今年预计将降至60%,而国内市场收入将由30%升至40%。

刘晓明:在大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中兴通讯还是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何士友:首先,这与中兴通讯雄厚的研发实力有关。目前,中兴通讯拥有4000人的工程师队伍,拥有的专利数量是国内手机企业中最多的,目前公司在国内外申请的专利达到4000项。公司的研发覆盖面广,在GSMCDMA等2G领域和TD-SCDMA(以下简称TD)、CDMA2000WCDMA等3G领域均有布局。

其次,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进行整合,3G迅速启动,这给设备商和终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当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在大规模建设3G网络,但网络建设只是发展3G的一个方面,3G发展还需要终端企业的配合。这就像高速公路与汽车的关系一样,只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在上面跑是不行的。

再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的运营商更加注重控制成本,追求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运营商的收入下降,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这时候,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目前的市场所需求的。中兴手机正是符合这些运营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南美、印度等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最后,欧美等地区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但中兴手机在这些市场的份额并不大,因此对我们的冲击有限。从2009年第一季度反馈的数据看,中兴手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高,但呈现上升的趋势。

综合看来,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这个“冬天”虽然寒冷,但只要手机企业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冬天”里的机会,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2009年以来,中兴手机在发展中国家的销售情况良好,在欧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虽然今年中兴手机总的增长情况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增长率还是正的,再加上国内市场的逐步扩大,我相信中兴手机2009年会有比较好的市场表现。

三种3G制式全面出击

刘晓明: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商还是终端企业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兴通讯在3G手机领域有怎样的布局?

何士友:2009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三张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实在2008年,3G的试商用就已经开始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3G正一步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中兴通讯来说,不仅要为全世界提供最优秀的通信设备,还要让消费者获得更轻松、更时尚、更自由的3G生活。未来,中兴通讯在三种3G制式领域都将有所布局,因为每一种制式都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

4月10日,我们向全球推出了手机、上网卡、上网本、监控器、数码相框、无线座机、家庭网关、模块、无线对讲机等9大品类共计40款3G终端产品,覆盖TD、CDMA2000和WCDMA三大制式。另外,中兴通讯推出了3G终端的独有标识“汇”,其字形设计上将“3G”与“汇”融合为一体,造型时尚并富有科技感,体现三大3G制式汇聚中兴的技术风潮。此标识不仅传达了中兴通讯3G战略的集大成融合智慧,更表现出中兴通讯在中国3G市场上作为终端领导厂商的雄心与抱负。“非常汇生活”将作为2009年中兴通讯3G推广的核心主题,倡导消费者在3G时代既要会(“汇”谐音)工作,又要会生活,畅享3G技术带来的更轻松、更自由、更时尚的“汇”生活。

在3G手机市场,中兴通讯有很强的实力。早在2002年,中兴通讯就开始了3G手机的研发,2004年,中兴通讯就已经向欧美国家提供成熟的WCDMA手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在3G终端方面的研发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

刘晓明:中兴通讯对三种3G制式都积极推进,这对中兴通讯来说是否有难度?请介绍一下公司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合作的具体情况。

何士友:我认为,企业要获得市场回报,前期持之以恒的投入是最主要的。中兴通讯在3G领域的投入一直很大,公司会把每年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上。因为中兴通讯同时在进行三种3G制式手机的研发,因此3G手机的研发费用占整个研发费用的比重超过70%,而2G手机的研发费用不到30%。

从技术上看,同时推进三种3G手机的研发,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不是说非常困难。虽然TD、EVDO(CDMA2000演进路径的一个阶段)、WCDMA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但它们也存在共性。从研发的角度看,有60%-70%的内容是共性的、平台化的,因此并不是说TD手机与WCDMA手机、EVDO手机一点关系也没有,它们在很多软件层面的研发都是可以共享的,只是无线调节技术有所不同。例如,我们可以将在WCDMA手机研发方面的一些成熟经验快速移植到TD手机研发上。

在与运营商合作方面,中兴通讯也一直在推进。中兴通讯的EVDO、WCDMA终端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进行大规模销售的终端品牌。因此,在EVDO、WCDMA手机研发方面,中兴通讯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今年5·17电信日期间,中兴通讯将配合中国联通在第一时间推出WCDMA终端。中国电信的3G网络建设速度很快,中兴通讯也配合中国电信,迅速打造成熟的EVDO产品。目前,中兴通讯的EVDO终端D90+获得中国第一张EVDO入网证。在最近EVDO和WCDMA终端首轮招标中,中兴通讯的3G终端获得不少订单。另外,在TD手机领域,中兴通讯也将与中国移动密切合作,推出深度定制的产品。所谓深度定制,就是中国移动提出市场需求,中兴通讯完全围绕中国移动的需求做定制开发,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中国移动针对产品制定灵活的销售政策,给我们以最大的支持。

作为手机企业来说,每个运营商都是我们的客户,与其展开合作都是我们的机会。三种3G制式各有优点,但无论哪种制式想要获得发展,都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需要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从手机产品来看,不同制式的手机之间并没有明显差距。WCDMA手机可能先跑一步,TD手机可能晚跑一步,但这并不会成为取得多少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先跑一步可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后跑者可以吸取先跑者的经验和教训。TD手机在两年内就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非常了不起。在国外,WCDMA手机是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才做到比较成熟的。

TD发展需产业链共同努力

刘晓明:TD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政府、运营商、芯片企业、终端厂商都在努力推动TD的发展,中兴通讯在TD领域的投入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

何士友:中兴通讯非常重视在TD领域的发展。早在2003年,公司就启动了TD手机的研发工作;2004年组建了TD研发团队,当时只有10个人;2005年,中兴通讯的研发团队增至100人;2006年达到200人;2007年达到500人。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的TD研发团队达到700人规模。除了维持几百人的研发团队之外,中兴通讯在TD研发方面的年均投入达到2亿元。

第三方数据显示,在中国3G终端市场中,中兴通讯TD制式终端2008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在中国移动的两次招标中均获得25%以上的份额,TD上网卡已经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中国TD终端产品第一品牌的位置。

刘晓明:TD的发展得到了运营商、芯片企业、终端企业的大力支持。不过从目前看,TD在网络优化、TD/GSM互操作、芯片、终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你认为TD的广泛商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何士友:TD发展到今天,非常难得,凝结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智慧和汗水。TD与WCDMA、CDMA2000相比,在商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TD产业链必须正视的问题。当然,我们也看到,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从终端角度看,TD最需要完善的还是芯片环节。与国外那些有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商用经验的芯片企业相比,中国的芯片企业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TD领域,无论是对芯片还是对整机,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政策,这对于TD的加速成熟是十分重要的。TD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它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自主创新项目的发展,尤其能够带动芯片、整机产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总是使用外国的技术,那么对它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是产业界将推动TD发展上升为国家利益高度的原因。作为手机企业来说,中兴通讯一直将支持TD的发展视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在TD领域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中兴通讯会把在WCDMA上的成熟经验共享到TD手机上,助推TD终端加速成熟。TD的发展不是中国移动或者中兴通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产业链共同的事情。

另外不得不谈的就是TD的国际化问题。从目前TD终端市场来看,主要还是被国内企业所主导。但我认为,随着TD的不断成熟,国际企业一定会加入终端市场的角逐,毕竟这些企业不可能拒绝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但在市场发展前期,他们有可能持观望态度。这就需要我们中国厂商共同努力,将TD市场做起来。TD是一项国际标准,我不希望只有中国企业在做TD。实际上,只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这个市场才能做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