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C114中国通信网在“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为大家带来的的高端访谈栏目,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嘉宾,他就是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杨老师。首先请杨老师与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杨景:网友们,大家好。
C114:杨老师是通信行业内非常资深的专家,无论对于技术演进趋势还是产业发展脉搏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研究院是中国移动的智囊机构,我们此次访谈就围绕着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几个重点项目与杨老师做一些互动。同时也请杨老师就当前的热点话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杨景:谢谢。
C114:这次我们谈的主要内容有五大部分,TD-LTE、Mobile Market、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我们将称它为“五朵金花”。这也是移动研究院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带给业界的一些丰硕成果。
首先我们谈第一个话题就是TD-LTE,大家都知道TD-SCDMA技术是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我们请杨老师给大家讲一下TD-SCDMA技术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也希望杨老师能够就TD-SCDMA的后续演进(TD-LTE)和产业化运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杨景:我们知道TD-LTE作为我们现在3G技术的后续发展,特别TD-LTE作为我们TD-SCDMA一个持续性的发展,它在整个中国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史上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这样的技术,首先我们整个国家经济不断往前发展,我们的各个行业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和应用也不断往前发展,这个发展必然要求着我们无线终端带宽越来越宽,速度越来越高,服务质量越来越好,支持的业务越来越多样,这些我们所讲的业务能力目前只有在LTE时代才能得到满足,TD-LTE的诞生恰恰是为了满足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通信的需要所推出的一个最基础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技术。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项新的技术的出现,它必然带来大量的应用,但是这句话我们讲了很多年,我们过去在2G和3G时代都讲过,3G时代推出以后我们会推出很多新的应用,但是很多情况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随着通信网络不断的进入,我们的应用就会自己诞生。实际上我们发现反而像苹果、Google这些属于我们通信圈之外的终端制造商,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商,它们率先在我们的新兴网络应用上面打开了新的天地,我们作为电信运营商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过去应该由我们运营商作为主体来做的事情,而由苹果、Google这样的公司在他们领域做的事情,我们在LTE时代要把它做下去,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基础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要去推动我们整个应用产业的发展。
怎么才能推动应用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觉得在基础技术上不断的演进,我们知道很多的应用过去大家都想象的一直不能得到实现,并不完全是由于带宽,速度的问题,而是由于很多应用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存在着集成的高成本,存在着行业的壁垒,存在着集成的困难。所以说这些问题实际上在过去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现在知道我们有LTE技术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关注,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近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云计算的技术,应该是必须放在我们的面前,也就是说LTE的技术必须要结合云计算的技术,也就是说通信的能力必须要和计算的能力,存储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整合起来才可能真正为我们广泛的社会应用提供一个基础,同时才能为我们各行各业去创造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接下来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了LTE,有了云计算以后,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通信网络,是一个有通信、计算、存储和管理能力的网络,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网络,这个网络和我们过去说在互联网上建举个数据中心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可以提供云服务,它是和网络有机整合在一起,我们计算资源的配置是完全和我们的网络资源配置优化的,我们通信资源又和计算资源相适配,这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最高的灵活性,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所以说我们下面考虑未来任何网络的应用,都要考虑到LTE加上云计算的体系来支撑。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基础能力上进一步整合,刚刚只是我们说到LTE要和云计算资源整合,还要和其他的资源整合,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基础能力方面。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杨景(右)与记者合影
第二件事情,为了推动TD-LTE从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成果,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垂直的集成体系,我们知道用户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案,各行各业的应用都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涉及到不仅仅是我们提供的通信技术,也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的云计算技术,还需要很多技术和能力。这和技术和能力当然不是说由我们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也不是由哪一家互联网服务商或者哪一家IT厂商提供的,而是要把我们产业内外的,软件硬件各方面力量都集成起来进行优化,再提供给我们用户,我们要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这个当中,我们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这个产业什么是它最优的产业格局,我们怎么寻找它的切入点,推动相关产业应用的产业化。二是我们和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伙伴合作,才能够最快把这样的服务推送给用户,整个产业链的组织也是我们下来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我讲的这两点技术上是横向的,产业链是纵向的,这两点才能够保证我们在LTE时代,TD-LTE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成为我们各行各业获取更大价值的一个出发点。
C114:杨老师总结得非常好,TD-LTE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不单纯是一种网络承载技术,而是将来整合产业链的基础。中国移动一直是TDD技术的坚定推动者,要发展TD-LTE必须要做好TD-SCDMA。现网中的TD-SCDMA网络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在杨老师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移动的TD-SCDMA工作重点在什么地方呢?
杨景:我相信从目前的产业布局角度来讲,它作为技术的延续性,我们知道从TD-SCDMA到HSPA,一直到LTE,实际上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技术的发展的程度,不同的运营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不同的用户的使用,不同地区,不同特点,不同时间段的一个策略问题,这个策略问题我相信,我们做的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这几个方面的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我们要让投资最有效,让新的技术得到发展,一个技术投入的成本和使用时间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在整个布局上有全面的考虑。
C114:TDD技术上中国移动走在了前列,未来可能在很多方面也需要IT技术的支撑,大家也知道我国的IT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并不是非常发达,像现在大家谈到非常热门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国内的民族品牌厂商也不是特别强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也推出了自己的大云计划,杨老师您能谈一下大云计划诞生的初衷吗?
杨景:其实我刚刚已经谈到,作为未来我们信息通信它是一个整体这个产业的发展的立足的基础,实际上是通信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整合,也就是说通信能力不能够再孤立于计算能力,如果没有计算能力,我们只能够提供通信服务,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网络上的三大主流服务,通信服务只是其一。除了通信之外有大量基于Web的服务,基于内容,流媒体的业务,这些业务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只有一个通信网络,能够打电话,能够传视频电话,能够传数据,这个不足以支撑我们整个未来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在我们的体系架构里面,云计算是我们计算基础设施当前发展的一个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所以说必须要列入我们整个的发展计划,而且云计算本身的存在必然要和我们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部署去做密切的配合,所以说大云是成为我们开发的一个重点,这不仅仅是我们感觉到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推动中国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份责任。
C114:谈到大云计划,云计算除了强调网络能力之外,还强调数据中心方面的能力,但是中国移动在数据中心的保有量比另外两家运营商稍微欠缺一些,中国移动未来在数据中心方面会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杨景:数据中心,我们从云计算角度来讲是两个问题,研究院的角度来说我们考虑云计算本身从产业角度它应该具备的价值,从技术上需要开发的技术,从体系结构上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体系结构,以及它应该怎么样向我们的应用去提供服务,向我们的项目开发者去开放。以及怎么样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上最优配置云计算,IDC只是我们配置中的一部分,对于运营商,IDC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市场上怎么配置还是刚刚开始。
C114:大云计划更多用于中国移动内部业务的承载,数据挖掘和进一步的分析,中国移动有没有计划打造一个公共云的平台呢?
杨景:关于云计算做什么用的问题,从我们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现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说把它作为基础设施提供给用户,有说把它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有说把它作为软件提供给用户,有人说把它作为平台提供给用户,什么都是服务这是云计算根本的出发点。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运营商恰恰应该提供的是把云提供给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运营商在其中扮演是把云提供给用户,云服务需要端到端的集成,需要给用户提供业务水平的保障,还要给用户提供安全性,可靠性,而这一切不是说只靠我有一个软件和计算能力就能解决的,它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恰恰是我们中国移动在未来的定位,所以我相信我们将来不仅仅是一个PASS,也不仅仅是SaaS,我们给用户要提供端到端完整的计算能力的解决方案。
反过来说,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个挑战首先来自于自身,因为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设施,我们是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基础设施,我们要提供给用户,我们自己的服务都不再这个基础之上,你刚才说的我们把很多云计算的能力用在改善自己的基础设施上,这是我们将来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第一步,将来怎么样为大家提供服务,我相信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还要丰富得多。
C114:刚才杨老师就LTE、云计算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物联网的概念也非常热门,中国移动也成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能不能请杨老师就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杨景:物联网我们也投入了非常大的努力,我们有物联网的基地,有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对它有清晰的判断,物联网的产业环境是怎样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怎样的,整个产业物联网产业的推动者是谁,物联网的产业困境在哪里,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产业发展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我们现在是把物联网当做一些新产业来做。我们讲了物联网是广泛的概念,我们把车联网,摄像头联网,把医疗仪器,传感器联网,把家庭联网,把智能电表联网都是物联网,每一个联网都涉及到不同的产业,而且其中每一个联网都会影响其他十几个,二十多个不同的产业,但是有一点它是明确的,物联网首先是传感器技术,没有传感器技术我们就不会有新的应用,物联网是信息集成和共享的技术,如果你不能把信息传播和共享结合起来,把一个信息能够提供给各行各业去使用,物联网发挥不了它的特征,我们作为网络运营商去考虑物联网也就体现不了我们的价值。
如果我们很多单位做IT系统,去连接它的传感器,可以叫做它的物联网,实际上它并没有达到一个通过物联网去扩大产业规模,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意义。从我们运营商来理解,我们的网络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我们的着重点就是通过不断的新型传感器去寻找对各行各业的应用者,在应用点的同时找到它的信息扩散为其他行业带来价值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车联网,它为什么重要,因为我在车上加上传感器,加了通信模块,我可以把车的数据都传送到网络上,这里面包括关于车的数据,关于车载的乘客和货物的数据,关于驾驶员驾驶的数据,关于路况的数据,这些数据传到上边去以后,是被车辆管理部门使用,还是给交通部门使用,它给各行交通管理部门,公安管理部门,为我们保险,安全管理,一套十几个行业都会涉及到车辆的信息,如果说你不能把这样一整套东西规划好,车联网只变成汽车制造厂和汽车之间的连接,我相信不是我们发展物联网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运营商在中间必须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基于我们讲的LTE,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的3G技术,和我们云计算的平台,没有这样的系统它不能够达到我们采集来的数据能够被那么多行业去分享,能够去为那么多行业增加它的价值。
C114:从物联网三个层面来看,首先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送,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送和处理就需要非常快速的移动通信网络和非常强大的数据中心处理能力。现在还有一个概念非常火热,中国移动也给予了很多的热情,关于移动互联网,我们想听一下您对它的看法?
杨景:移动互联网,实际上应该说我们这个概念讲了很久,其实很多人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实际上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了移动互联网,然后赋予它各种属性,有些人就说移动互联网是固定的互联网在移动终端上的体现,这个话的背后是要把固定互联网所有的应用都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去,这是有的,但是从我们产业发展,产业研究的角度来讲,把固定互联网的应用搬到移动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说了,手机的屏幕有多大,手机是随身的,手机是个人的,是不是我们所有在固定互联网上的应用都是个人的,随身的,小屏幕的,肯定不是,问题在哪里呢,就会出现一大批新的应用是针对个人的,针对手机终端的,但是是针对移动性的,这些应用我们现在其实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看一下苹果商店的应用,苹果商店的应用和我们固定网络上的应用大家可以去比较一下,大家都说网络的速度通过WiFi接入肯定不如宽带,为什么我们会在手机上得到那么好的体验呢,原因就是有人比如说像苹果,它专门为手机开发了一款业务,苹果商店的应用,针对它的终端去优化,还有Google对Andriod的终端去优化,优化过以后,让我们得到在一般的手机直接访问固定互联网业务所不可能得到的体验,也远远超越了我们在固定互联网上的体验,而且还满足了移动性,个人性和小屏幕的特征,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的应用我们可以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上去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相信移动互联网是可以开发大量的应用的。
类似的中国移动的应用商店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为我们展示的是针对移动终端,针对个人,针对小尺寸屏幕开发的我们未来的应用,而且应用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超出我们在固定互联网上的体验,但是做这个工作我们可以知道它就不再是过去我们只是把通过GPRS,通过TD-SCDMA把我们的手机接入互联网,而是要做更多的优化工作,这是和固定的互联网不同的地方,移动互联网上要做很多优化。我们在计算机上去看视频总是要缓冲,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苹果Iphone上的视频,只要按下去视频就出来了,它就是在网络上做的优化,我相信移动互联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会超越我们过去固定互联网应用的。
C114: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移动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杨景:我们看到在我们的移动应用商店上,我们知道应用商店从苹果到Google,它的最大特点是垂直的产业链整合,不管是苹果,我刚刚讲了很多应用,逐个应用去整合,逐个应用去优化,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你就得一个应用一个应用去优化,这就需要很多平台的技术,我们百万青年参与我们的开发,我们就得提供平台,这个平台是具有优化能力的,所有的开发是所谓的限制,以优化为目标限制的,你在这个框架下去开发,同时我们和所有的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浏览器都要去做专门的配合,这方面我相信它的进展一定是非常快的,苹果和Google他们是先行者,但是我相信苹果找到了从单一终端发展端到端集成的路子。而Google是从网络云服务发展端到端集成的思路,我们运营商找到与用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和终端厂商之间的契约关系,发展端到端的集成,优化应用,我相信一定能够成功。
C114:杨老师结合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情况,高屋建瓴就当前的热门话题阐述了自己深刻的见解。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对杨老师的采访就进行到这里,最后非常感谢杨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也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