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会上又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的方式进行诈骗。记者近日获悉,家住环市东路的王女士就是因为接听了一个陌生电话说电话欠费,而被人骗走了180余万元。警方昨日公布了这起最大金额电话诈骗案。
市民王女士今年11月底接到了一个陌生女子的来电,称她用身份证在深圳市开通的电话号码现已欠费2980元,并称帮她将电话转到深圳市公安局处理。接着一名自称是深圳市福田区公安局民警“杨明”的男子开始了“接警”,他先是在电话里装模作样向王女士了解了一些情况,接着就迫不及待的“露出尾巴”来,他声称为保护王女士的财产安全,需要冻结她的账户,要求王女士将银行账户内的钱转入所谓国家安全厅账户工作人员——“陈珂”、“陈响”的账户中,并且速度要快。王女士慌乱下、急忙地将180.4万元人民币银行存款分6次转入了该账户,事后才发现上当。
不少市民也因同样的手法“频频中招”。
警方提醒:
越秀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谨防犯罪分子以退还汽车购置税、电话欠费、催缴欠款、账户被洗黑钱等为名,要求将银行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账户上进行诈骗,对于自称是公安机关、法院等公职人员或银行、电信工作人员的,最好多一个心眼或打电话到该机关、单位进行询问,防止上当受骗。
电话诈骗三步骤:
第1步“试探期”
诈骗分子先用经手机改号软件修改了主叫号码的IP电话随机拨通被害人家中电话,接着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宣称被害人已担保开通国际电信业务或以被害人身份证登记开户的某个电话已欠费达数千元,如不缴清费用,将停机处理。被害人一般会否认或表示怀疑,这时诈骗者就会声称被害人资料已遭人盗用,建议事主将银行账户内的钱迅速存入新账户,或为其银行卡加密。若所谓的被害人仍表示怀疑,诈骗者就会建议其“报警”,并立即主动将电话转接至“公安机关”。
第2步“确认期”
被害人在“电信工作人员”的“热心协助”下“报警”后,这时会有1名自称是广州市越秀或东莞、深圳福田等公安机关民警的男子详细询问被害人的身份证、银行资料等,并称经调查发现其资料确实被盗用,并可为被害人加装防火墙或加密等,此时被害人往往会因资料外泄信以为真而乖乖就范。为了让被害人“入局更深”,此时还会有第3人冒充是金融机构的人员,自称是某银行的科长“热情服务”,进一步确定被害人的资料被盗用,需要转账或加密。
第3步“现形期”
一些被骗者此时已完全相信了嫌疑人的话,按照其提示一步一步将现款通过ATM机转入了对方提供的指定账户,犯罪嫌疑人则迅速在异地取款,等被害人再去查询时,才发现上当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