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08/9/1 08:28
奥运通信的划时代演出 第52块金牌
0
0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中,“中国通信队”不仅承担了奥运会上史无前例的通信压力,经受住了突发、高话务负荷的考验,更以多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业务和服务,赢取了“最好的奥运通信”这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张九陆)8月21日,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移动奥运展览馆“分享空间”内,手中拿着刚刚得到的一部支持手机电视的最新款TD-SCDMA手机,写下了一句话:“祝贺中国举办了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中,“中国通信队”不仅承担了奥运会上史无前例的通信压力,经受住了突发、高话务负荷的考验,更以多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业务和服务,赢取了“最好的奥运通信”这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

新业务的划时代演出

在通信业,每届奥运会总是以其首次大规模应用的最新服务作为“名片”,比如东京的卫星传输、亚特兰大的互联网、悉尼的移动通信、雅典的移动数据业务,那么,北京奥运会现代中国通信的名片又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手机电视是一张“名片”,据中国移动的统计,奥运期间共有超过100万人用手机欣赏精彩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次,累计播放时长逾30万小时;初登奥运舞台的新媒体也是一张“名片”,仅奥运手机报一项,每天的读者就超过了1200万;宽带是另一张“名片”,本届奥运所有的高清电视信号都首次由运营商来传输,场馆、新闻中心以及媒体村部署着数千个奥运宽带卡端口,宽带局域网为五大通讯社累计传送照片400余万张,从接入到传输,奥运通信打着明显的宽带烙印……

观察本届奥运会期间出现的通信新业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那就是“实时+互动”的信息传递模式和多媒体的内容特征。奥运赛事期间,许多人因为工作或生活所限,彩信短信网络视频的报道几乎成为他们“观看”比赛的唯一方式。“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在这次奥运报道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光明日报新闻研究部主任徐华西认为,“用手机随时随地随身播报新闻,这种模式正在引发一场媒体的革命。”

网通奥运通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张翎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新通信业务对奥运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媒体上。从每秒可拍2000张照片的光感应摄像头到瞬间可得成绩的计时记分系统;从进出场馆人员的身份确认到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从奥组委宽带办公网络到奥运会物流控制体系,这些系统大都构建在通信网络上,几乎在奥运会上无处不在。”

或许,8月8日,当奥运开幕式上各国奥运健儿步入场内时,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和他邀请的客人——来自全球20多个国际电信公司的CEO们是当时最开心的观众,他们看到了整个世界已经被通信业务所包围。

跻身第一梯队

奥运会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的实力。

据记者了解,在整个奥运会期间,中国网通共有23000余人直接参与服务和保障工作,累计受理开通电话近2万部、ISDN近900部、ADSL和各类专线各近3000条,动用应急通信车10余辆、卫星天线近20副,奥运会现场展示中心累计接待来访17万余人次;接待中心累计接待VIP客户3000余人次。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为奥运会投入直接服务保障人员超过2000人,在奥运会举办现场每天有近30个网点提供服务,累计提供6万次服务;在奥运会闭幕式上,鸟巢及周边地区有23.8万用户在中国移动网上通话、国际漫游用户达2万人,而通信畅通无阻;10086客服热线共提供10万余次多语服务,12580综合信息门户也提供了1万次多语服务,接通率都在90%以上。

中国的通信服务,让许多“挑剔”的老外也竖起了大拇指。

波兰《体育观察》记者瑞法·巴拉是一个平面媒体记者。作为一位长期报道奥运赛事的记者,他向运营商服务人员致谢:“真没想到你们会提供如此方便的产品!以往的报道,我们会在上网设置等问题上花费很多时间。其实,我来过中国多次,预料到北京人会提供非常良好的服务,但没有想过会有这么良好的上网条件。”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鲍伯·克莱利,一位参加过六届奥运电视报道的技术负责人,也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次奥运会的(报道)是最为成功的。中国运营商对我们的帮助是世界级水平的,我非常荣幸与他们一起工作。”

每次大型焦点事件,总会催生一批先锋企业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从CNN、雅虎,到西门子三星,如今,中国的通信企业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的身后,是几代人孜孜以求的“电信强国”之梦。

步入后奥运时代

中国网通一位高层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尽管也许9月份以后作为奥运合作伙伴的“网通”这个品牌就不复存在,但为奥运会做出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至少,在未来,我们为奥运会而进行的网络建设还在,新业务还在;服务水平提升的效果也将持续存在。”张翎告诉记者,网通为奥运会建设的5000多个宽带接入卡的端口,都是可拆除的,可以在奥运会之后,用于其他地方,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移动对于“后奥运时代”则想得更为深远。“奥运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大推动力,而且是一种持久的推动力。”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今年政协会议上曾这样强调。

中国移动的一位高层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在移动的规划中,以奥运为开端的TD-SCDMA和WLAN服务将在后奥运时代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据透露,在奥运会之后,中国移动提交的TD-SCDMA二期建网方案已于近日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网规模为28个城市,预计二期建网的基站规模约为2.3万个,投资超过300亿元。

普及TD网络并不是中国移动3G的最终目标,3G服务即将从奥运开始,步入人们日常生活。据记者了解,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移动的TD-SCDMA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网页、发电子邮件、购物、付账、购票、联网玩游戏,或是寻找想去的商店等。或者利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或电脑会议,使数码相机、摄像机成为一种“多余”。“3G时代,使得手机由通信工具变身为个人信息服务中心,未来将逐步取代数码相机、摄像机,最终还能取代手提电脑。”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表示。

在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之外,其他技术阵营也会珍惜奥运之后的机会。中国移动第一次为奥运会建设了规模最大的WLAN(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已经成为本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在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水立方现场记者达700人,其中40%采用WLAN业务。借着奥运的东风,中国移动在诸多城市的热点地区已经都建立了WLAN网络系统,并推出了“随e行”的WLAN服务,支持全国漫游,最高可提供11Mbps的带宽。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如果说全世界在3小时的奥运开幕式里近距离接触了中国古代文明,16天里亲密接触了北京,那么通信新业务给整个奥运会、给人们观念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出这16天,直指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