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的《手机没电池竟也能通话》让不少读者在深感震惊之余也存在不少困惑,很多读者仍表示不理解:没电池的手机怎么可能正常工作呢?昨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通讯专家俞文君先生看到报道后,专门致电本报,解释可能存在的玄机。
俞先生认为,该手机在拿出电池之后还能正常工作十余小时,这是一个奇迹,说明两个道理:第一,没有电池的手机可以持续工作十余小时,而并非代表一直可以工作下去;第二,该手机的容电量可以达到工作十余小时的电量,因此可以推断,该手机的正负接触点为引出点的话,可以看成是一个超大容量的电容。在给电池充电时,带电池的手机也同时给该超大电容充电。因而,拿去电池,超大电容继续放电,手机仍可正常工作,如果是电池离机单独充电,当电池安装上手机后,可对手机超大电容充电,即电池在手机上装几个小时后,相当于给该手机超大电容充了几个小时的电,拿去电池,手机同样可以工作。
以上判断可以认为,手机电池正负接触点为端点,看进去就是一个超大电容量的电容。为什么会形成这个超大电容?俞先生建议,可将这部手机卖给厂家,有厂家对机壳、接线板及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俞先生还表示,如果手机使用者高先生愿意的话,可将手机中的电池拿掉,再用充电器对手机直接充电,几小时后,该手机同样又可以使用了,如若果真如此,那么世界上又可产生一种“不用电池”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