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23日专稿(蒋均牧)如果说过去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那么未来十年,注定属于人与机器协同共生的智能时代。
从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到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多模态大模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每一个终端、每一个场景。而在这场智能化变革中,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之间的“桥梁”,其角色也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再仅仅是资源的调度者、应用的承载平台,更应成为用户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智能中介”。
华为鸿蒙,正是这一趋势的坚定践行者。从2019年首次亮相时的“备胎”身份,到如今HarmonyOS 6以“全场景智慧操作系统”的姿态登场,鸿蒙的进化轨迹,几乎与中国数字产业自主化、智能化浪潮同步。尤其在今年,伴随AI终端设备密集发布、端侧大模型加速落地,面向智能时代的端侧能力升维愈演愈烈。鸿蒙6的推出,不啻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智能体框架:从“功能堆叠”到“意图理解”,重构人机交互逻辑
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披露,鸿蒙5终端设备数已突破2300万,从1000万到2000万的增长仅用时两个多月。这些数字,不仅展现出华为在极端压力下的生长韧性,亦反映出市场对“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期待——它必须更智能、更开放、更懂人。鸿蒙6在智能特性上的突破,无疑成为了一个最有力回应。
当下,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堆叠,而是追求随时随地、自然流畅、无感协同的智慧体验。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用户与应用的交互方式,本质上是“人找服务”:用户需要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通过点击、搜索、跳转等一系列动作,逐一完成目标。而在鸿蒙6中,这一逻辑被彻底颠覆,转变为“服务找人”。
其核心,是全新推出的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

作为华为在操作系统与AI融合创新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HMAF是一套覆盖交互、调度、协作的智能系统架构。它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意图框架与Agent Kit,让不同来源、不同能力的智能体能够在同一套“语言体系”下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更强大的应用智能化自主能力、更高效的连续服务闭环、更协同的多智能体合作,打造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验。同时,这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他们无需自建底层算法团队或投入高昂研发成本,即可做到应用智能化。
举个例子,当你正在追剧时家人发现猫粮没了,只需要跟小艺说“帮我再来一单最近买的猫粮”,小艺就可以自己下单,你可以继续刷视频。用户只需动动嘴,不仅能办事,还能办专业的事:旅行攻略、值机选座、挂号就医等都能轻松搞定。这背后恰是HMAF对用户意图的深度解析与任务拆解——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应让用户思考“怎么做”,而应主动理解“为什么”。
这一框架的开放性,更是鸿蒙智能生态能否成功的关键。鸿蒙6上架了小艺智能体广场,目前已有80多个鸿蒙应用智能体上线,覆盖医疗、娱乐、出行、金融、购物等高频场景。比如用户将检验单拖拽给小艺并召唤讯飞晓医智能体,即可获得指标解读与健康建议;通过携程AI行程助手,一句话就能生成个性化旅行方案;华泰智能体支持专业功能,包括指标选股、个股解析、行情分析等;京东购物助手则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好物、对比不同商品、查询活动和优惠等,就连售后问题也能轻松搞定,全程贴心陪伴……

HMAF的本质,是将操作系统从“功能执行层”升级到了“意图理解层”:它不再被动响应用户指令,而是主动理解需求、调度资源、推进任务。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交互范式的一次变革。HMAF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如何在保持生态开放性的同时,实现跨智能体的高效协同,在AI应用与场景大爆发的背景下,这或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标配能力。
小艺:从“语音助手”到“调度中枢”,一个入口打通全场景
在鸿蒙6中,小艺的升级与身份转变,堪称整场智能化变革的关窍所在。过去,小艺更多被视为“语音助手”或“命令执行者”;而现在,它成为用户的“智能服务统一入口”和“调度中枢”。其核心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意图理解与任务分发的精准化。通过系统导航条、小艺搜索、小艺建议等系统级入口,它成为了用户与多元服务之间的“超级接口”。用户无需关心功能由哪个具体应用提供,只需向小艺表达需求,剩余的服务匹配与调度工作均由系统自动完成。
以“血压问医”为例,过去需要打开百度搜病因、挂号App找医院、手动填症状预约,步骤多还容易找错。现在用户只需说“最近血压忽上忽下,帮我用支付宝健康管家看看该挂什么科”,小艺不仅能理解“血压问题”属于医疗意图,还能精准分发给蚂蚁健康管家,并由后者推荐科室、医生,甚至完成挂号。整个过程无需用户手动切换应用,更无需重复输入信息。

第二,多智能体协同的任务推进能力。小艺作为全场景终端设备的系统级智能体,能够完成系统层面的调度,与鸿蒙智能体协作,完成意图的分发协同以及场景的连续服务。同时,鸿蒙智能体之间也可以互相通信协作,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用户对小艺说“周末想去钓鱼”,小艺不再只是机械地回复天气信息或地图结果,而是会联动天气智能体、地图智能体、日历智能体,自动推荐附近的钓场、判断适宜时段、提醒携带雨具,甚至主动询问是否要记入日程。这种跨应用协作的能力,在过去的“App孤岛”模式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系统级服务的“一步直达”。过去App里功能繁杂,一个购物App中就有浏览、直播、游戏等上百个功能。鸿蒙6带来了更多的系统级智能体验,通过智能体将高频服务从复杂应用中“抽取”出来,直达用户操作最后一步。比如值机选座、AI修图、备忘录速记等,均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完成,跳过了冗长的操作路径。

值得深思的是,小艺的演进路径,与苹果Siri、谷歌Assistant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尽管起步更早,但在跨应用调度、场景连续性等方面始终进展缓慢。而鸿蒙6借助HMAF的底层支持,反而在“多智能体协作”这一赛道上实现了局部领先。
AI能力下沉:系统原生智能,让“普通应用”变“智能助手”
如果说小艺是智能体验的“界面”,那么鸿蒙6在系统底层对AI能力的全面嵌入,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后台”。
从鸿蒙5开始,华为就通过软硬芯协同架构,将AI能力注入子系统。而在鸿蒙6中,这一策略被进一步强化——AI不再是一个附加功能,而是系统的“原生”能力。
例如小艺支持16种方言交互,不仅听得懂,还能用方言文字回复;图库接入AI修图,用户可通过对话完成换背景、老照片修复等操作;浏览器、备忘录等系统应用也内置意图识别与内容生成能力;小艺深度研究智能体(PC端)甚至能帮你写一份专业的商业计划书。这些功能充分展现了鸿蒙的全栈AI技术优势。

不止有速度,更有温度,秉持“科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理念,鸿蒙6将智能终端化作“贴心助手”,为更多人提供无障碍能力关怀。像是小艺看世界可借助多模态大模型和视觉识别,实现实时对话,为视障者描述世界。小艺能提醒用户网约车是否到达,也可识别提醒道路上的障碍物、描绘风景。全新的远程守护功能,亦能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暖心支持。
通过AI能力的下沉,鸿蒙6从底层内核到应用生态进行颠覆式创新,带来了更智能的主动安全防护。截至今年9月,鸿蒙首创的安全访问机制已获99%的鸿蒙应用支持,已拦截超240亿次不合理权限索取。全新的AI防诈支持亲情防诈保护功能,更好地帮助用户和家人防范诈骗风险;更多应用接入AI防窥能力,当旁人注视你手机时,自动隐藏应用内容,保护用户屏幕隐私;升级的加密分享功能,重要信息“仅可查看一次”,并支持加密图片、文件、音视频。

全新的鸿蒙星河互联架构,连接更强、感知更强,传输速率高达160MB/s,全面提升跨端分享、多屏协作、应用接续等体验。鸿蒙6支持手机一碰多分享与一碰多游戏组队,60多款应用支持碰一碰,甚至手机与电脑轻轻碰一碰也可以分享文件、视频、图片等各种精彩内容。鸿蒙6更实现了跨生态互联,支持与苹果设备互传,无需流量,近场即可快速传输数据,从而打破设备与生态边界,让数据流动更自由。全新“手眼同行”功能实现跨设备键鼠无感切换,文档图片能随视线拖动;超120款应用支持应用接续功能,更有跨设备剪贴板实现多种数据可共享。
得益于全新升级的方舟引擎与软硬芯云系统级优化,鸿蒙6的流畅体验亦再度跃升,较鸿蒙5升级后提升15%、较鸿蒙4升级后提升40%,带来“秒启秒开秒加载”的体验,就连续航都提升了35分钟以上。直播购物时,从点击抢购到开始支付的速度提升了20%,更有对15款游戏支持游戏快启,启动速度提升5倍,让流畅、高效的体验覆盖每一处使用场景。

写在最后:鸿蒙的“星辰大海”,需要理解与支持
回望鸿蒙六年之路,从破冰到生长,从“有没有”到“好不好”,鸿蒙的发展已超越华为自身业务的范畴,成为中国数字产业基础软件自主化、智能化演进的一次关键实践。
今天的鸿蒙6,尚未完美。它在体验细节上仍有瑕疵,在生态覆盖上仍需扩展,在用户习惯上仍需培养。但它的方向,是清晰的;它的愿景,是可期的。
在AI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的赛道上,鸿蒙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其能否在全球市场形成影响力,取决于生态开放的力度与速度。正如华为消费者BG高管们多次强调的,“我们不做封闭的生态,而是要做开放的‘黑土地’”,这片黑土地能否结出硕果,不仅依赖于华为与开发者的共创,更有赖于每一位用户的使用与反馈。
鸿蒙的建设,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们期待,有更多消费者愿意给鸿蒙一个机会——去使用它、体验它、批评它、完善它。因为每一条心愿单,都是鸿蒙走向极致体验最重要的原动力,鸿蒙的“星辰大海”,需要理解与支持。









































